优何软件 首页 软件资讯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这位咨询顾问,用AI 颠覆咨询和软件行业?

2025-7-2 17:03| 来自: 优何整理| 发布者: 软件小编


前天下午在一个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交流会上,我遇到了一段时间没见的老同事晓蕾,她说过去两个月在给一个制造业头部企业客户做“人工智能转型”,帮企业搭建了一个人工智能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她已经落地了采购的数据治理、生产的设备维修维护和销售的商机评估等三个智能体应用场景。

她给我介绍过去两个月的工作是4 月份才和客户签约、启动项目。

启动后成立了变革小组、开展了多场AI 高管培训、AI 全员培训,基于培训宣导,在上万的公司开展了“AI 大赛”来征集和优选场景,确定了几个主要落地的场景。

到5 月份, 只用了两周时间,就在企业自己过去部署的大模型应用平台上,开发出了优选场景的概念验证原型(POC),到6月份,也就是上周,就交付了3 个用于上线投产的人工智能产品。

晓蕾很兴奋地跟我说,在5 月份做POC 的时候,她使用了主流的DIFY、COZE 等低代码智能体搭建工具,但是和客户一起评估下来,不能满足企业应用的需求,表现在:

- 说话没温度:使用通用对话模板,说话缺少“人”味,或者说话不受控制,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 回答不靠谱:依赖RAG知识库,最多达到85%准确,无法满足业务在特定场景下要求100% 回答准确的要求

- 干事没标准:用可视化流程工具来开发标准化的工作流过于繁琐,无法全面耦合公司操作制度

- 系统不融合:无法全面介入公司的各种ERP、MES、OA 等业务系统

- 能力不迭代:不支持在使用中自我学习,AI 记忆没有专家权重来提升AI 的能力

于是她决定抛弃采用市面上的现成智能体工具,依据上面的五项要求,自己从零开始,来搭一个智能体开发和运行平台。

因为在每个场景下有不同智能体,每个智能体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或者对话风格,所以这个平台支持各种大模型服务的接入,私有化部署的、公有API 接入的、甚至在用户设备端侧的,包括各种厂商的基础大模型、企业自有小模型等等,最后交付的三个智能体场景实际使用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模型服务——我见过不少单位领导还在亲自论证自己企业该私有化部署哪家厂商、哪个版本的大模型,实在是走偏了!

最神奇的是,做以上所有这些事情,从AI 转型策略,方案选择,场景评估,原型开发,技术选型,平台开发,智能体开发,都是晓蕾一个人做的。

她自己既是咨询顾问,也是产品经理,也是架构师,还是程序员 —— 我这里也许说得并不严谨,她并不是程序员,只是能够选择架构和算法,看得懂代码,真正写代码的并不是她,而是AI——她使用了目前最主流的AI写代码工具。

以三个产品中的一个为例,超过100M 的代码,包括前端、后端,全是晓蕾自己一个人用AI 自动生成的,从产品概念到客户验收,只用了20 天:


我看了晓蕾这些工作,按照过去IT咨询项目的做法,得三个管理咨询顾问用两个月帮客户梳理AI 战略和场景,1 个架构师做几周架构规划和选型,然后需要扑上去大概5~10 个程序员干半年,整个过程6-9 个月,还得有一名全职的项目经理,才能交付类似的应用软件。

然而有了AI,所有这些事情,一位六边形女战士两个月搞定。


晓蕾跟我分享了自己的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理论,她特别强调消费品人工智能产品的不同:

1、和消费级产品“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不同,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100% 准确;

2、消费级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本身的原理,其输出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而且会迎合用户的意图;企业级人工智能必须符合公司的制度、流程,谁跟人工智能交流的结果都一样;

3、消费级人工智能没有后台系统;企业级人工智能需要融入企业的各种业务系统的环境中;

4、消费级产品的知识是来自于阿狗阿猫的大众知识的综合学习,企业级人工智能不需要学习企业里所有人的知识,只需要学习企业内最少数的几位领导、专家的知识,沉淀少数人的知识即可;

5、有些人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训练,而晓蕾认为企业级人工智能无需大量的数据训练,她的实践经验是很少的数据就足以训练企业级人工智能;

晓蕾是我多年前IBM 工作时期的同事,她是Java 工程师出身,后来在IBM 咨询部的SAP 咨询团队负责“非SAP 技术”(主要是Java) 的开发项目,和我合作过各种SAP 系统的外挂平台开发,包括电商平台、财务共享平台等等。

毕竟是在IBM 体系里见过企业级大系统的技术专家兼咨询专家,所以晓蕾的眼界、见识就跟那些做消费级互联网产品的技术专家非常不一样,她也一向鄙视那些用消费产品思路来做企业级数字化产品的做法。

用河南话说,就是“吃过大盘荆芥的”:


看了晓蕾的做法,我想起来6 年前刚刚兴起“低代码”开发时,国内几个主流的头部低代码、无代码的平台创业者都来找我合作,他们说当时刚被西门子收购的低代码跑道开创者Mendix的一个主要销售渠道及合作伙伴就是咨询公司,那时正值数字化转型的高潮,咨询顾问给客户做了数字化转型的规划、设计后,无需依靠工程师,就能够利用低代码工具来快速实现数字化产品设计的创意。

咨询顾问使用低代码开发确实被热捧过一阵子,甚至有些大型咨询公司还推出了自己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我基本上没有看到多少咨询顾问真正用低代码交付了数字化产品,在咨询项目中,管理咨询顾问还是写PPT 、呼领导爱听的顺口溜口号的“文科生”,落地咨询顾问画的饼的那些码农,该干嘛还是干嘛。

那么人工智能出现能改变这一切吗?

晓蕾的做法不仅预示着咨询行业被颠覆的可能性,甚至也潜在着将颠覆智能体平台、智能体开发软件、预训练大模型,甚至数据库、中间件等一系列软件行业的商业化跑道,有了AI,还要这些过渡性的、工具性的平台软件干嘛?什么叫“AI 原生”的企业软件,AI 原生会重构企业软件行业!

从产品创意到实现,AI 搞定一切代码,所有的平台型软件可能都是多余。

我觉得晓蕾探索的价值不在于她具体用了什么软件工具、用了什么大模型,也不在于她交付的那几个产品具体解决方案内容,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晓蕾实践的工程方法和咨询方法,她给咨询行业、软件行业提出了新的问题:

1、咨询公司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怎么衡量价值?

2、软件公司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怎么衡量价值?

3、咨询顾问工作的价值是什么?咨询顾问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才能交付这样的价值?

4、软件工程师工作的价值是什么?软件工程师怎么给企业解决真正的业务问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