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almon 编辑 | 天宇 6月9日,京东一纸新版《廉洁合作指南》的发布,在电商与供应链领域投下震撼弹。 这家巨头宣称投入千万级反腐资源,祭出的新规却直指行业敏感地带——不仅严控供应商行为,更史无前例地将“封杀”矛头指向了离职员工。 一场以“合规”为名的风暴,正引发关于平台权力边界、人才流动自由与供应商自主权的激烈争议 京东“下狠手”,反腐升级 在创始人刘强东强势回归一线后,京东此次反腐行动被外界视为“雷霆手段”的延续。《廉洁合作指南》以空前的细致与严厉,划清了合作红线:严格禁止回扣、宴请乃至户口迁移、职务晋升等一切形式的利益输送,线上线下全渠道纳入监管,并提出了明确的“4远离”行为准则。 然而,新规中最具冲击力的条款,当属对离职员工与供应商合作的严苛限制:供应商被要求立即断绝与被京东“辞退”员工的一切业务往来;即使是正常离职的员工,自离职之日起一年内,也不得负责任何与京东相关的业务。 此举剑指电商行业长期存在的“旋转门”腐败痛点——员工离职后迅速加盟供应商,利用原有职权人脉和信息不对称操纵采购流程,滋生回扣、围标等灰色交易。 京东对反腐的决心,从其设立的千万级奖励基金和过往的铁腕处理可见一斑。 从2016年开始,京东就设立了千万级反腐奖励基金,并多次公开内部反腐案例。2018年曾一次性公布16起并刑拘4人。刘强东更是多次强硬表态,声称“贪10万,花1000万也要查到底”,其“零容忍”态度在业内闻名。 在京东这样年处理SKU超过千万的巨型供应链体系中,廉洁问题直接影响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采购底价、供应商评估标准等内部信息一旦泄露,损失难以估量。 2024年曝光的杭州某电商平台基层员工受贿9200万元、涉案1.3亿元的惊天大案,更是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暴露了审批环节的脆弱与腐败的巨大破坏力。 刘强东对贪腐的态度一贯强硬,他曾公开表示不惜花重金严查贪腐,哪怕只是侵吞蝇头小利,也不会被放过。 此话的决心不假。在2010年,一位副总裁仅仅因为拿了供应商一个箱子,就被京东开除。 但新版《廉洁合作指南》的相关规定也引发了行业关于竞业限度的讨论。 “竞业限制”有了新变化 京东新规一出,行业争议随之而来。“被辞退员工”定义模糊成为首要质疑点。 京东未明确说明“被辞退”仅指因违规被开除的员工,还是包括因绩效不佳或公司结构调整被裁员的员工。若涵盖后者,相当于变相扩大竞业限制范围。 这还可能导致人才流动受限,例如技术型离职员工被“连带限制”,中小企业人才获取成本激增。 此外,供应商面临两难境地,其自主经营权与平台管理权冲突待解。新规要求供应商断绝与被辞退员工的合作,否则可能失去京东这个大客户。中小供应商尤其担忧,唯恐因不了解员工背景而误触红线。 举报机制也引发忧虑。尽管京东承诺对行贿方主动举报给予豁免权和业务保障,但是在行业内,实名举报者存在被“隐性封杀”的风险。 就在京东强化竞业约束的同时,其他平台选择了不同路径。 2025年5月1日,小红书宣布全面取消竞业协议,成为首家废除竞业约束的平台,由此吸引年轻技术人才,当月内推入职率上升27%。 美团和字节跳动则采取中间路线,按岗位/项目涉密程度动态激活竞业条款,以达到精准防控核心信息泄露的效果。 京东的创新在于将约束从员工延伸至供应商,首创“供应链反腐”模式。通过管控上下游协同反腐,切断利益输送链条。 这一做法与京东的业务特点密切相关。作为深耕供应链的电商平台,其核心竞争力直接取决于供应链效率和廉洁度 廉洁合规,行业红线 京东此次政策升级,正值国家强化企业合规管理的背景。浙江等省推行“清廉民企”认证,企业廉洁体系建设已成大势所趋,而在平台经济时代,各大平台追求合规,势在必行。 腐败问题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顽疾。从一线员工到高管,从传统电商到直播电商,腐败案件层出不穷,并非只有京东“中招”。 2018-2023年,阿里巴巴通报26起员工贪腐案。腾讯、抖音近年也分别处理了近20名、23名涉腐员工。字节跳动更是在2024年辞退违规员工353人,其中有39人被追究刑责。 2023年11月,李佳琦MCN公司美腕的招商专员被曝被曝选品流程贪腐,两年贪了超百万元。而在直播电商领域,类似员工职务侵占、非公受贿行为并不少见。 这些贪腐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行业的形象和信任。 对于反腐这一长期工程,除了京东设立反腐奖励基金外,其它大厂也纷纷采取措施打击贪腐。 早在2012年初,阿里巴巴通过内部的 “廉正合规部” 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审查。 腾讯的“反舞弊调查部”、美团的“重案六组”等也在持续整顿公司腐败之风。 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廉正合规路径。京东的“强管控哲学”有理,小红书的“信任哲学”有据,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特性而设计的。 不过,在追求廉洁合规的道路上,企业需要在反腐倡廉与保障员工权益、供应商自主权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因过度约束而产生新的问题。 京东的这一举措究竟是行业的创新,还是“过度约束”的,仍需在实践中检验和调整。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电商巨头的反腐风暴,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促使各企业对自身的合规管理体系进行审视和梳理,在共识中,推动电商行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当刘强东誓言“贪10万,花1000万也要查到底”, 这场大厂反腐风暴已超越个案——电商行业的红线越来越清晰,行业规范也将约束每一个从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