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 I 渝码科技 近日,多位数码博主援引供应链消息,苹果首款折叠屏 iPhone 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国行版定价“可能不止 15000 元”,一举刷新iPhone 价格记录,成为“史上最贵iPhone”。 01 15000+的定价是怎么算出来的? 瑞银(UBS)最新报告显示,折叠屏 iPhone 的物料成本(BOM)约 759 美元;若加上研发、专利、良率损耗及渠道利润,最终售价落在 1800-2000 美元区间最为合理。 假设以 1800 美元计,折合人民币约 12920 元,叠加关税、增值税及苹果一贯的国行溢价,零售端突破 15000 元已成大概率事件。 02 硬件堆料,值不值这个价? 从目前泄露的“完整配置单”来看,苹果几乎一次性把“压箱底技术”全放进了这款折叠屏: 屏幕:7.8'' 内折主屏+5.5'' 外屏,三星 E7 发光材料,折痕控制在“行业最佳”; 芯片:首发 A20 Pro,搭配自研基带 C2,补齐信号短板; 影像:4800 万像素主摄+4800 万像素超广角,支持 ProRes 4K 60fps; 续航:5500 mAh 双电芯+35W 有线快充; 工艺:折叠态 9mm 以内,展开态 4.5mm,铰链通过 50 万次折叠测试(预计采用三星方案) 一句话:在苹果体系里,上述这种配置已属于“无保留旗舰”。 03 苹果为什么卖这么贵? 品牌溢价:iPhone 在 8000+价位段仍有极高黏性,折叠形态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身份象征。 成本刚性:折叠屏模组当前良率不足60%,铰链+CPI 盖板成本是传统 OLED 的 3 倍。 市场策略:折叠屏尚处“早期红利期”,华为、三星均已验证万元级市场存在真实需求;苹果只需做“定价锚点”,即可吃到最肥美的第一波用户。 04 消费者会买单吗? 从京东、微博等平台的即时投票来看,约 63% 的网友认为“太贵,不会考虑”;但同时,已有渠道商根据此前“盲订”预测,iPhone Fold 首批配额或将在 24 小时内被黄牛加价 2000-3000 元收走。 或将重现当前 iPhone X 破万时的场景,“嘴上说着不要,钱包却很诚实”。 总而言之,15000 元不是终点,而是苹果折叠屏时代的起跑线,该折叠产品注定不会成为走量机型,却会成为苹果未来五年产品矩阵的“价格锚”和“技术风向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