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All, 说来在IT行业干了这么些年,接触了许多不同赛道的公司、方案、产品以及从业人员,2024年确实是异常艰难,尤其是软件行业。再看看A股里的IT公司年报预披露,随便说几个: 1.久其软件,预计最高亏损1.8亿; 2.神州数码,预计最高亏损5.5亿; 3.中国软件,预计最高亏损4.65亿; 4.云从科技,预计最高亏损6.8亿; 5.360安全,预计最高亏损11.5亿; 这里面有安全、有ITO,有管理软件,有综合型,年报都惨兮兮。大企业尚且如此,何况更多的中小企业呢?环境变差、融资困难、客户收缩、大企业跨界挤压生存空间、价格内卷等等,身边的从业人员,有公司倒闭,有大规模裁员,有外企撤退,各种故事遭遇都有。 今晚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失业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卖盐,希望他顺利。再说说35岁这个坎,在环境好的时候,公司积极扩张,对于性价比的要求没这么高,此外新人也是需要有经验的员工去培养的。而当企业们纷纷开始“降本增效”,性价比较低的就容易被淘汰。同时IT行业本身迭代非常快,还是需要终身学习,跟上发展的脚步,自身进步跟不上工龄带来的价值就容易让自己处于优化的边缘。人工智能会对很多“脑力搬运工作”造成的冲击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说回软件市场前景,销售常说的客户采购动机,可能是眼下工作中遇到了比较不舒服的地方,可能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可能是看中投资后的回报,可能是一些转型、创新性需求等等。 而在客户对增长预期较差时, 对于“痛点”的容忍度会变高,打工人不也一样吗?外面行情不好,工作中糟心也就对自己说再忍忍。 对于降本的考量,更容易导致的无非是压榨供应商或是价格内卷,至于从实际问题出发量身定做一套solution,真的能便宜吗?就算是省钱,也得花个几年的时间才能见成效。莫说几年后信息技术发展的程度,一些中小公司还能不能维持着现有水平都是个问题。投资回报其实也是一个道理,预期往往制约着投入水平,至于转型、创新等就见仁见智吧。 看了很多销售岗位招聘,最多的集中在面向金融客户,尤其是银行。为什么?原因很现实很骨感,很多公司面向的其他类型客户都没什么钱,包括政府、央国企,所以都想在银行这里分杯羹。类似的行业客户就是比较火热的半导体,也是很多公司想要切入的领域。 和几位从业人员聊天时聊到:做SMB客户的,能“骗”一个是一个,因为你不知道客户什么时候倒;做大客户的,只能去抢夺客户越来越少的预算,除非你提供的产品不可或缺又或是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问题是软件行业现在还有多少这种公司?更何况AI的快速强大让人越来越害怕,害怕一大批软件失去价值。 乍一看软件行业有点像房地产,步子迈得太大,扯到了。又或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些年的融资环境造就了太多不够硬朗的公司,到该打铁的时候撑不住了。很多需求看似合理但预期差时容易站不住脚,比如常见的“简易版excel”产品,使用体验很棒,但是你要收费。另一家也差不多,价格比较优惠,再不然,我让员工苦学excel,免费的。一些流程管理软件,报表软件等,难道就没有低成本或是笨方法可以解决吗? 说来说去,还是需要一些核心技术,解决一些复杂的管理或业务问题,流于表面没有深度的解决方案难以经起考验。没有技术门槛的东西,同质化严重,那就去拼商业模式创新、去拼产品体验创新、去拼服务体验创新,卷这种东西谁怕谁啊。 记得2017年的时候有位投资人问了个问题:如果腾讯阿里也下场做你们的产品,你们怎么办? 结果现在不仅腾讯阿里做了,字节也做了。大公司内部员工也在想方设法去外边套思路套方案,谁都会考虑投入产出比,当自己做更便宜的时候答案显而易见。像金山的WPS,别人花了多少年多少钱才做出来,并且仍在不停迭代,哪家公司还会考虑自己做,只能乖乖付费。 或许这几年就是软件行业去芜存菁的时间,留下来的也许能更好,该散的也就散了,甚至不仅是软件行业吧。 2025年A股里的软件行业怎么看? 对于原先接政府业务的,今年业绩应该不能比去年差了,或许会有不少大单中标公告轮番刺激,毕竟化债是能为地方松绑的且也需要政府带头投资; 对于做信息安全业务的,没有想到什么利好的面,除非有黑天鹅事件发生; 对于做管理软件类的,看不到今年能好转的点; 大体上还是很悲观,毕竟软件更多是服务实体经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反倒可以关注些有一定海外业务占比的公司,增长空间更有想象力,结合业务类型、市场前景以及自身管理能力,能筛选出一些值得入手的标的。 今晚下楼遛狗时,小狗被烟花爆竹声吓得不敢排便直往家跑。而凌晨的我俩在寂静的小区里胡乱地奔跑,看着漆黑天空中的皓月,脑海里飘过了许多许多。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忽然就觉得许多烦恼困顿,其实就如月亮旁的几缕浮云一般。 希望明天会更好,good n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