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为什么要购买管理软件? 软件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用软件解决业务问题。 那问题来了:客户如何判断哪一个软件能“更好”的解决他的问题呢? 如果某一个产品的能力是“垄断”型的,比如企业微信的连接微信,那客户当然没得选。 但现实就是,大部分软件的功能都差不多,至少客户没办法找到明显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就会看软件背后的公司——他们认为,只有具备同样成功经验的公司,甚至只有比自己更优秀的公司,才有能力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客户已经购买了 Oracle ERP 软件,现在需要购买专业实施服务。 两家实施公司进入了最后的决胜环节:一家是报价 800 万的国内某 IT公司,一家是报价 3000 万的国外著名咨询公司。 最终是国外公司赢得了订单,对于客户来说,800 万看起来更便宜,但购买的只是软件的交付服务,所以其实是贵了。 而 3000 万看起来更贵,但是能购买到先进企业的宝贵经验,其实很划算。 这个例子能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Oracle、SAP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现在搞国产化替代,中国软件公司反而亏损了呢? 核心原因就在于,中国软件公司根本拿不到 Oracle、SAP 的价格。 但是,这个价格差异并非是我们的产品不行——毕竟标准功能不够,定制开发来凑——何况中国软件的本土化体验,还远远好于国外软件。 真正的问题在于,Oracle、SAP 在中国超大型企业眼中,那是国外领先企业。 而中国软件公司,在这些行业龙头眼里,都不是什么先进企业。 所以,这就是中国软件最大的笑话: 天天说要帮客户管理变革,但自己的管理却非常落后; 天天说要帮客户降本增效,但自己却亏得一塌糊涂。 当我们自己都搞得一塌糊涂,客户凭什么相信,一个失败者,能帮助他成功? 有人会说:这是盲目崇洋媚外! 也许吧,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国外软件成功的背后原因。 比如,Oracle的财务软件为什么被公认为世界第一? 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 Oracle 自己就是 Oracle财务软件最成功的应用案例之一。 Oracle 在很早就通过自己的财务软件,成功建立了全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这不但证明了 Oracle 软件有能力支撑最领先的财务管理实践,也证明了Oracle 公司有资格向中国企业分享领先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 国产化替代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相: 我们与国外软件的差距,绝对不只是市场规模的差距,也不只是企业付费能力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我们与国外软件公司实力上的差距。 挑几点简单说说: 1、创新 创新的反面就是抄袭,一个靠抄袭起家的软件公司很难得到客户的尊重,更不可能相信你能提供什么先进经验:抄袭,还需要你来教? 中国软件公司的相互抄袭都快成灾了,看看那普遍超过 25% 的研发投入率,有多少是用在抄袭竞对上了? 相比之下,欧美软件公司尊重知识产权,他们宁愿收购,也不愿意滥抄。 2、重视质量 欧美软件公司也拼价格,但是人家有质量底线。 大部分中国软件公司都是无底线的拼低价,不但赚不到钱,还搞砸了口碑。对于行业来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3、国际化 欧美软件公司大多在早期就开始参与全球竞争,虽然面对更大的挑战,但是也拥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而中国软件公司大部分都立足于国内,没有在全球竞争的经验,自然也很难赢得超大型企业的尊重。 4、盈利 头部欧美软件公司大多已实现盈利,即便还处于亏损状态,其财务指标也非常健康。 比如亏损了很多年的 Salesforce,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近几年也开始规模化盈利。 Salesforce 财报,来源:百度股市通 还有 Workday,一直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也亏损了很多年,但是 2024 财年也盈利了超过 13 亿美金。 Workday 财报,来源:百度股市通 这样的公司来教你成功,是不是更为可信? 反观我们的软件公司,一直都在用“做 SaaS 本来就要亏损很多年”来自我安慰,但是扪心自问,他们真的有信心实现规模化盈利吗? 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们都把中国 SaaS 的问题归咎于“中国市场环境不好”。 但是,如果我们的软件都出海竞争呢? 恐怕比国内混得还要惨。 这背后的原因,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么? 来源 | ToB老人家(ID:ToBlaorenjia) 作者 | 王戴明 ; 编辑 | 虾饺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