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步钢铁制造业研发水平、彻底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武义青委员建议—— 建设标准化钢铁行业软件硬件研发平台 武义青委员。 本人供图 “面对世界科技大国越来越严的技术封锁及打压,一旦关键入口硬件和软件技术被断供,我国很多钢企将面临着生产受到制约甚至停产的伤害。”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表示。此次两会,他带来了关于进步钢铁制造业研发水平建设钢铁行业软件硬件研发平台的提案,为钢铁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武义青委员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我国各钢铁企业和钢铁行业研发机构的软件研发平台标准不一,在主动化信息化控制领域,大多钢铁企业没有标准的软件研发平台。企业的主动化信息化技术气力基本都在生产一线,而技术中心缺乏生产实际履历。他们的研发工作缺乏明确的方向,大多只能以服务本企业生产为主。值得留意的是,我国钢铁企业生产过程数据的管理和发掘不停以来并没有同一的标准和规范。 针对钢铁企业的研发近况,武义青委员建议,我国首先应鼓励钢铁企业建设有着同一架构、同一标准、同一数据库的五类钢铁技术软件研发平台。具体来说,这五类软件研发平台包括传动研发平台、一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研发平台、二级过程控制体系研发平台、标准信息化建设研发平台和生产过程大数据存储云平台。配合这五类软件平台建设,应整合全国钢企的技术实力和数据资源,建设钢企技术研发生态平台,主要是建立钢企生产过程的软件模拟仿真体系和模拟测试体系。 武义青委员提示,技术研发生态平台的建设周期会比较长,这就要求,各相干企业和研发机构在短期内仍然要鉴戒国外主要研发企业已有的模拟体系,在长期内,国内钢企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等研发机构则必要不断举行模拟体系的开辟和测试工作,逐渐丰富起软件研发平台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该平台足够坚强,能够支撑起众多钢企的技术研发活动。 在武义青委员看来,在五类软件平台和生态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应该更进一步,建设钢铁制造关键控制软件和硬件国产化自主研发平台。“如果说五类软件平台和生态平台是技术研发的基础,那么关键控制软件和硬件国产化自主研发平台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高端技术研发,这也是我国各企业和研发机构要想打破垄断而必须努力的方向。”他说。 以热轧生产线控制体系为例,目前,我国并不具备核心技术,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我国在轧钢过程工艺研究和钢铁体系化技术研发方面仍然存在欠缺。只有打牢基础,高端技术突破才有大概完成。 “关键领域我们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在研发领域,我国就必须加强标准化自主研发平台的建设,杜绝各自为战的小作坊式研发。这就必要国家相干部委举行顶层设计,鼓励相干企业和机构做成体系化、规模化平台,从而实现研发领域的巨大突破。”武义青委员建议。 (河北日报记者 曹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