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何软件 首页 软件资讯 其他 查看内容

被DeepSeek重创的英伟达,身后有一位隐形大佬

2025-2-6 15:11| 来自: 互联网| 发布者: 软件小编

赛格特约作者 张明扬

整个蛇年春节,有关DeepSeek的热搜贯穿始终,尤以除夕当天英伟达股价被重挫近17%,激起的舆论之浪最高。

当天,来自中国的初创科技公司,让英伟达的市值蒸发了约5900亿美元为舆论,创下美国上市公司单日市值损失的纪录。

一周后,英伟达宣布面向开发者接入DeepSeek,至此,相当一部分人惊呼英伟达即将从王者宝座上退位。


英伟达网站显示,DeepSeek-R1模型已作为NVIDIA NIM微服务预览版在面向开发者的网站上发布

但对于黄仁勋而言,这远远算不得什么惊涛骇浪。对于最近那些夸夸其谈的唱衰声,黄仁勋大可以轻蔑的冷笑两声。在他创立英伟达的32年中,英伟达股价曾两次暴跌80%以上。


第一次暴跌:2001互联网泡沫破灭

第一次是2001年夏季至2002年秋季,当时正逢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覆巢之下,几无幸免者,英伟达虽然暴跌超过90%,但可以说是非战之罪。

“最终,是游戏玩家们拯救了英伟达”, 斯蒂芬·威特在《黄仁勋:英伟达之芯》一书认为,英伟达很幸运的赶上了PC端游戏的黄金时代,“在英伟达的推动下,游戏电脑对于技术狂热者来说,就如同肌肉车对于汽车爱好者一样,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我想,在本世纪初,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曾沉醉于《使命与召唤》、《半条命2》、《雷神之锤》、《暗黑破坏神2》这些“吃显卡”的游戏,在攒机时为了一款英伟达的独立显卡(Geforce)而寤寐思服:不便宜,却真的是PC游戏之王。

只是,那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狂热竟在无意中拯救了一家叫英伟达的企业,还有一个叫黄仁勋的人。


第二次暴跌:CUDA项目引发众怒

但第二次暴跌才是英伟达真正意义上的生死考验。

2006年底,英伟达发布了秘密项目CUDA。简单说就是,CUDA倾力于开发“双用途芯片”,一张英伟达视频游戏显卡,可以通过并行计算电路瞬间化身为一台超级计算机。

当时,哪怕是黄仁勋也无法预知到,CUDA在无意间开启了英伟达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没有CUDA,就没有今时今日这个贵为AI算力之王的英伟达。

按照英伟达的内部规划,CUDA的客户将是医生、天文学家、地质学家或其他科学家等在特定领域中受过高度教育的学术专家。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在CUDA发布首年,在数亿GeForce用户中,愿意将其变身为超级计算机的连1%都不到。

也就是说,被英伟达寄予厚望的科学们在一开始,也对CUDA兴味索然。

华尔街无法理解黄仁勋的决策,他为何对一个利润丰厚的游戏显卡市场漫不经心,反而将所有的资源投入到一款莫名其妙、缺乏客户的“科学软件”之上。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华尔街给CUDA的估值是0。

英伟达一位员工不认同零价值这种说法,他向斯蒂芬·威特回忆称:“华尔街不仅未看到CUDA的价值,他们甚至认为其带有负价值。”

华尔街的判断其实并没有错。

据《黄仁勋:英伟达之芯》一书,不仅CUDA高昂的研发成本对英伟达的财务状况造成了压力,还带了一项最大的隐形成本:分散了黄仁勋对核心客户服务的关注。


该书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权威采访传记,揭秘了黄仁勋、英伟达以及AI的未来蓝图

2008年7月,英伟达爆发“凸点门”事件,笔记本电脑中的英伟达显卡在使用数周后会停止工作;为了尽快解决丑闻,黄仁勋拨出2亿美元用于客户退款,英伟达由此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英伟达在游戏显卡市场的霸主地位也由此被撼动,大批客户转向AMD的Radeon显卡。

内忧外患之下,2008年英伟达股价跌幅高达76.3%,市值一度跌至30亿美元。

2009年初,戴尔取消了英伟达作为其畅销游戏笔记本电脑的首选供应商的资格,当时一位科技专栏作家刻薄的写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想英伟达的愚蠢行为何时会付出代价……至少在戴尔这里,答案是现在。”

这是英伟达的至暗时刻。


真正的至暗时刻:长达十年

2012年,CUDA的市场表现降至最低点,新安装量仅略超10万次;英伟达市值长期徘徊在60-80亿美元的区间,利润也停滞不前。


2013年9月,雷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发布第三代小米手机。黄仁勋作为特邀嘉宾在现场介绍英伟达的产品

2013年初,英伟达董事会收到一封来自投资机构的激进信函,质询黄仁勋是否正带领公司走向毁灭。甚至在董事会内部,不满之声也在黄仁勋的老伙计们中间悄然蔓延。

看起来,黄仁勋的一意孤行正引发众怒,他的英伟达CEO之位正摇摇欲坠。

丘吉尔的至暗时刻只有不到一年,而黄仁勋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至暗时刻,他的这个时刻过于漫长,从2006年到2015年,他与全世界为敌了接近十年。

这一次,又是游戏玩家挽救了英伟达,挽救了黄仁勋。

据《黄仁勋:英伟达之芯》,CUDA固然创造了双用途芯片,但这也导致GeForce的生产成本高于Radeon,这部分额外的成本被英伟达内部戏称为“CUDA税”,“黄仁勋则是在赌他的游戏客户们……不会注意到他们其实正在为涉足高性能计算这一神秘且可能充满风险的旁门领域支付金钱”。


黄仁勋背后真正的大佬

在生死时刻,黄仁勋赌赢了。

很多年后,作为CUDA项目最早工程师之一的布雷特·库恩回忆道,“依我看,CUDA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它让游戏玩家们为庞大的芯片研发成本买单”。


《古墓丽影》《星际争霸》等游戏的流行推动了玩家对3D游戏的期望,促进了英伟达 GeForce 256的出现

历史将证明,这些游戏玩家们并不是韭菜。

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黄仁勋一意孤行的追求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构想,华尔街与他背道而驰,董事会对他将信将疑,美国政府尚不知人工智能为何意,甚至科学家在最初也兴趣寥寥,只有游戏玩家没有放弃他。

英国工业革命依靠被托马斯.莫尔称作“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完成了原始积累;苏联工业化依靠工农业剪刀差完成了原始积累。

“CUDA税”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智商税,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剪刀差。

伟大,从来不是计划出来的。这是几代游戏宅男们对人类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连可能都不需要了。

没有血泪,没有剥夺,只有熬夜、吃泡面攒钱与狂热。

政府补贴的效率,也远不如游戏玩家们的自发补贴。

黄仁勋的all in AI的底气,不是来自政府,不是来自科学家,更不是来自华尔街,而是来自那千千万万个寂寂无闻的游戏玩家。

游戏玩家,才是黄仁勋背后的大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