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何软件 首页 软件资讯 电脑 查看内容

当AI吞噬软件,编程的YouTube时刻正在到来

2024-9-29 15:01| 来自: 优何整理| 发布者: 软件小编


AI,正在让编程的门槛越来越低。

不久前,Cloudflare(一家美国网络安全公司)副总裁家的8岁女儿,用Cursor(AI编程工具)在45分钟内就搭起了一个聊天机器人。这场“演出”吸引了超过180万人来在线围观。

随着AI的进步,这一趋势仍然在连续。9月初,OpenAI发布了最新的o1模型。与之前的模型不同,这个模型很偏科,编程就是主打的核心能力之一。

站在当下,我们应该如何明白这种变化?

互联网对媒体行业的改造,或许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故事。从本质上说,互联网极大降低了信息分发的成本,让内容供给大幅增加,进而诞生了新的内容分发平台。

当AI写代码的能力越来越强,代码正在变成一种新的内容载体,进入到人类的社会生活里。在这个过程中,内容分发平台崛起的故事,或许也将在编程行业重演。

AI正在吞噬软件

本年上半年,风险投资基金 Pace Capital的创始合伙人Chris Paik提到了一个观点:

AI会让软件行业走向终结。

在Chris Paik看来,AI对编程行业的影响,堪比互联网对媒体行业的冲击。

在互联网出现前,信息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媒体上。那时候,内容的制作和分发成本很高,卖内容是报纸、杂志等媒体一种很重要的赢利方式。

互联网出现后,这统统都被改变了。

在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媒体只是把它看作一个扩大受众范围和降低分发成本的方式。但没想到,互联网却“革”了媒体行业的命。

原因在于,互联网让信息分发成本变得足够低,也大大降低了内容生产的门槛。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写东西,内容的供给出现大量增加,彻底打碎了传统媒体的红利模式。

简单来说,当每天的内容多到看不完,人们天然也就不愿意为常规内容付费。

回到软件领域,雷同的趋势也在发生。

在软件的商业模式里,软件的制作成本很高。一样平常来说,一家SaaS公司的研发成本能占到公司年常常性收入25~40%。而这些成本大部分都付给了程序员。

程序员所做的事情也比较简单,无非是把人类语言翻译成计算机语言(代码),或者把计算机语言(代码)变成人类语言。

但随着生成式AI的出现,软件开辟的成本正在快速降落。

一方面,开辟者向AI说出需求,AI就会将这些意图转化为可运行的代码。

另一方面,传统的技术栈概念将逐渐消散。在传统软件开辟流程里,开辟者必要掌握一系列技术和工具,从底层到上层、前端到后端、从操作体系到编程语言、数据库到框架等。

但在AI主导编程的时代下,这些都不必要了。传统的技术栈概念将被AI生成的服务模块所取代,这些服务模块可以根据需求重新组合。

这不仅将大幅加快开辟周期,也大大降低了软件开辟的成本和门槛。参考媒体市场的逻辑,软件开辟门槛的大幅降落,意味着软件市场的供给将变得更加繁荣。

但随之而来的是,软件传统的商业模式,将被彻底摧毁。

过去软件的订阅模式,主要建立在软件高昂的制作和维护成本上。而如今,当软件的制作和维护成本越来越低,客户的付费愿意也将大大降落,传统付费逻辑将面临考验。

/ 02 /

编程的YouTube时刻来了

AI,在摧毁传统软件生意的同时,也带来的新的机会。

参考互联网的发展,当内容供给足够多,必要更高效的分发方式,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也从生产环节转移到分发环节。

比如,最终取代媒体的,不是另一家媒体,而是拥有大量博主、自媒体的内容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投资媒体不再是一个好的选择。相比之下,内容平台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媒体。

也就是说,当市面上软件供给的足够多,大概率会诞生更高效的软件分发平台。而新的分发平台,或许将成为AI时代软件市场的最大机会。

YouTube,是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内容平台之一。回顾YouTube发展汗青,有这样3个关键因素对其成功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视频的存储从付费变成免费。比方,YouTube在2005年首次引入了付费视频上传和保存的功能。当时,用户必要支付肯定的费用来上传和保存更长时间的视频。

第二,YouTube引入了保举机制。通过算法保举,YouTube能够根据用户的观看风俗向他们推送相干视频,增强用户粘性。这种机制不仅进步了用户的观看时间,也促进了广告收入的增长。

第三,智能手机让人人都可以轻松拍摄高质量的视频,从而使视频制作真正变得大众化。

沿着YouTube的发展逻辑,AI编程的YouTube时刻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因素:

1.AI应用的上线更加方便,甚至只必要一个键;

2.有更高效的应用分发方式,雷同于YouTube保举功能;

3.AI编程工具的出现以及模型能力提拔,每个人都能用近乎于零的成本写代码。

站在当下看,在AI的推动下,编程间隔本身的YouTube时刻越来越近。

大模型的进步,让编程的成本越来越低。只管AI应用的上线和传播仍然面临考验,但已经有越来越多公司在探索AI应用分发。比如,OpenAI此前上线的GPT商店,就被看作是AI应用分发的一种尝试。

不久前,Replit(一款AI应用开辟助手,旨在帮助用户从零开始构建软件及应用)创始人Amjad Masad也提出了一种新的AI应用分发机制——共享软件。

共享软件这个概念,最早由程序员兼作家Andrew Fluegelman在1980年代提出。当时,他为本身和朋友编写了一个程序,并以免费的方式发布了它。结果,Fluegelman编写的程序不仅收到了大量开辟者的反馈,也获得了可观的打赏。

后来,这种情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程序员社区,他们编写软件、共享软件,并从喜好软件的客户那里获得捐赠(或小费)。过去,很多软件都是以这种情势开辟出来的,比如“Internet下载管理器”,以及像Doom(一款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这样的大作。

然而,这种模式并没有在后面的互联网海潮里流行。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应用商店的出现,取代了这种自发传播的模式。另一方面,软件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产品易用性和规模效应都有很高的要求,这让业余程序员更难进入市场。

但到了AI时代,共享软件的机会又来了。如今软件不仅更容易创建,每个人也能在Replit等平台上轻松运行本身想要的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应用的发布者也将以一种新的方式从中获得收入。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猜想。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人人可编程、软件高度过剩的时代。当代码成为一种新的内容载体,进入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里,毕竟还会发生什么样风趣的变化,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文/林白

PS:如果你对AI大模型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大模型交流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