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何软件 首页 软件资讯 其他 查看内容

挑战英伟达GPU?ASIC还欠火候

2025-2-23 07:11| 来自: 优何整理| 发布者: 软件小编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ASIC难以挑战英伟达的GPU主导地位。

专用集成电路 (ASIC) 在人工智能 (AI) 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引发了有关 Nvidia 的 GPU 市场领导地位可能面临竞争的讨论。然而,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最近的一项分析表明,ASIC 对 Nvidia 在该领域的地位威胁甚微。

Nvidia 的研发和互连投资巩固了其优势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英伟达将在 2025 年投入 160 亿美元用于研发,以加强其技术优势。

该公司保持四到五年的开发周期,三个专门的设计团队每 18 到 24 个月推出新的 GPU 架构。此外,英伟达在互连技术方面的大量投资提高了机架和集群级别的性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 AI 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地位。

ASIC 灵活性与 Nvidia 的 AI 生态系统

尽管定制 ASIC 具有适应性,但它并未颠覆 AI 训练和推理,因为 AI 训练和推理仍然主要依赖于商用现成解决方案。Nvidia 通过卓越的高带宽内存 (HBM) 和 CoWoS 采购保持成本优势,从而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 AI 硬件。

虽然定制 ASIC 的成本仅为每台 3,000 美元,而 Nvidia 的 H100 GPU 则高达 20,000 美元左右,但实际总拥有成本 (TCO) 却显示出不同的情况。摩根士丹利强调,基于 ASIC 的集群通常需要昂贵的光纤互连,而 Nvidia 的 NVLink 技术则采用更实惠的铜基解决方案。因此,ASIC 的成本优势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显著。

定制 ASIC 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软件工程资源,而 Nvidia 的 CUDA 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成熟且对开发人员友好的平台。这个完善的软件框架加速了 AI 开发,增强了 Nvidia 的竞争地位。

大摩表示,有时候是的——在针对更狭窄的应用场景时,定制ASIC非常具有吸引力。ASIC是为特定的云服务提供商或企业客户定制的芯片,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效率,因此具有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

比如谷歌TPU(张量处理器)的成功——成功的原因是谷歌发明了现代LLM的Transformer技术,并指导博通开发了一款专门为此优化的芯片,这也为博通带来了超过80亿美元的收入。

不过,英伟达正在通过优化其GPU来适应Transformer模型,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而且,在云计算领域,商用GPU往往比ASIC更具竞争力。

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仍由商用 GPU 主导

到 2024 年,商用 AI 芯片将占据全球 AI 半导体市场的 90%,其中 Nvidia 以 980 亿美元的收入领先,其次是 AMD,收入为 50 亿美元。相比之下,定制 ASIC 仅占 10%,其中 Broadcom 以 80 亿美元的收入领先。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 年 GPU 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长,英伟达的增长率将超过谷歌的 TPU 开发速度 50-100%。此外,亚马逊计划将 ASIC 采购额增加到 40 亿美元,但其从英伟达的采购量预计将翻一番,这表明对英伟达 AI 芯片的需求持续存在。

2月17日晚,马斯克旗下AI公司xAI发布了Grok 3及其精简版Grok 3 mini。发布会采用视频直播形式,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Grok 3是xAI对OpenAI的o3-mini和DeepSeek的R1等模型的回应,它可以分析图像和回答问题,并为X上的许多功能提供支持。前天马斯克就在X上造势称,Grok 3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

在发布会上,马斯克和三位xAI的工程师一起演示了Grok 3的各种功能。马斯克在直播演示中声称,Grok 3在包括AIME(测试模式在数学问题上的表现)和GPQA(测试模型在博士级物理、生物和化学问题上的表现)在内的基准测试中击败了所有的市面上所有模型。

马斯克似乎也并非在打“诳语”。从AI基准测试开放平台lmarena.ai放出的截图看,测试数据显示,早期版本的Grok 3(代号chocolate)在Arena排行榜上拿下了第一,吊打其他主流AI大模型,并且,Grok 3还是第一个获得超过1400分的模型。

此前有新闻报道,马斯克组建了一个配有十万块H100 GPU的、世界上最大的超级计算机集群Colossus来帮助训练Grok模型。在此次直播中,马斯克透露,实际上到训练进行到92天时,集群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20万块GPU。

ASIC 市场增长落后于预期

摩根士丹利预测 ASIC 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120 亿美元扩大到 2027 年的 300 亿美元,尽管这一增长低于早先的行业预期。

摩根士丹利认为,英伟达面临的最大长期挑战是2026年后人工智能投资可能放缓,再加上美国出口管制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而不是来自ASIC的竞争。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