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脑花了2.8万,结果风扇坏了要飞美国修理?”——这不是段子,这是真事! 河南郑州的王先生,最近经历了“全球延保”带来的惊悚体验。你能想象吗?花了近三万买个联想笔记本,以为买的是“全球服务”,结果却成了“全球踢皮球”的主角。风扇坏了,售后给出的解决方案居然是:去美国修! 如果你是王先生,你会怎么想?买台贵电脑,享受全球服务,结果遇到点小问题,售后竟然让你自己承担飞行里程?你敢信? 事发后,联想官方的态度让人哭笑不得。“没有备件,得上报协调。”这话说得可真轻松,但你能不问一句,全球采购的笔记本,竟然连个简单的备件都不能即时调度?你是卖电脑的,不是卖幻想的。 说到这里,真得感谢联想的“全球服务”标签。这种服务背后的精髓,难道就是把问题推给消费者,让他们跨越太平洋自个儿解决?“顾客至上”的口号,我们在宣传上见得多,执行上,却没看到几分真心。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能掉个风扇。”这不是笑话,而是王先生的真实写照。为啥?因为当你花了重金,买的是一种承诺——全球联保,及时维修。可惜,纸面上的保障有多美好,实际体验有多坑爹,谁知道? 再看看联想客服的回复:“如果有物料可以协调沟通。”哈哈,听起来是不是挺正式的?但我们普通消费者的脑袋却有个疑问:“协调沟通”能吃吗?能把风扇修好吗?面对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空谈”。反正王先生现在已经等到备件订单订购了,估计要等到下周才能有个结果。 其实,问题的核心,远不止一台坏了风扇的笔记本。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大企业的全球化背后,是否真的有针对消费者需求的本地化服务?大公司热衷于扩大市场,拼命刷全球品牌影响力,可它们究竟有没有从消费者的痛点出发,去优化售后服务? 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全球化,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是的,大家都在跑,跑得飞快,却好像总是忽略了在路上的风景。在消费者眼中,你跑得再快,跑得再远,但如果没有耐心去“照顾”好每一个细节,最终只会让人觉得:你不过是在做一场空中楼阁。 当然,买电脑时你可能不会想到,自己要为一个小小的风扇问题,去搭乘跨洋航班;你也不会想到,售后服务的“全球化”实际是一个高大上的名词,背后藏着不知名的“破洞”。有网友吐槽:“现在的全球服务,不是跨国买单,而是跨国跑腿。”说的真有点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