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并起火,引发广泛关注。根据相关报道,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的速度持续行驶。律商联讯风险信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戴海燕表示,智能驾驶涉及车辆制造商、传感器制造商、软件开发者等多个主体,一旦出现事故,责任可能分散在多个主体上,导致追责过程复杂。中国L3级别自动驾驶的责任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如事故发生时的车辆控制状态;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行为等。 戴海燕指出,智能驾驶汽车的风险特征需考虑硬件可靠性、软件安全性等全新因素,在无法获得车企数据的情况下,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导致保险产品定价困难。而车企共享数据又会有数据安全问题和隐私保护风险担忧,若数据被泄露或篡改,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也会干扰保险理赔的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