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何软件 首页 软件资讯 其他 查看内容

日本,确认谷歌违法!

2025-4-17 01:11| 来自: 互联网| 发布者: 门户小编

文丨陆弃

4月15日,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以谷歌公司违反《反垄断法》为由,正式对其下达“排除措施命令”,要求谷歌纠正滥用市场地位的不当行为。这不仅是日本首次对“GAFA”(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巨头之一开出反垄断整改命令,更是全球监管机构正面叫板美式数字霸权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全球市场对数字殖民体系的容忍已接近临界点。



事件的核心在于谷歌通过与智能手机厂商签订绑定性合同,以“是否允许搭载谷歌市场”作为交换条件,强制预装其搜索和浏览器应用,且指定在主屏幕显眼位置。更进一步,谷歌还与厂商和通信运营商签署排他协议,要求不安装其他竞争对手的搜索服务,作为返还广告收入的前提。这些捆绑、排他、利益交换的做法彻底排除了微软、雅虎等竞争对手的进入机会,几乎封锁了日本安卓市场搜索服务的竞争通道。这种行为已远远超出正常商业合作的范畴,本质上是对市场自由、公平竞争和用户选择权的系统性剥夺。

据公取委调查,自2020年起,谷歌便与至少6家智能手机厂商建立这一不公平机制,这些厂商销售的安卓手机覆盖日本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程度的市场支配力,在任何成熟的反垄断法律体系中都构成严重问题。但过去几年,GAFA们始终凭借其技术优势、资本能力和话语权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法外特权”,将捆绑、排他、封闭的商业模式合理化。此次日本的“出手”,打破了这一特权神话,释放出明确信号:不论你是科技巨头还是资本神话,只要破坏公平竞争、侵蚀消费者选择权,终将受到法律审判。

此次,日本不仅要求谷歌立刻变更合约条款,停止未来的类似行为,还勒令其在今后5年持续提交改善情况报告,并设立由律师等第三方组成的监督机制。这种具有强制性和长期性的后续监管安排,是针对跨国数字平台惯常“阳奉阴违”的对症下药。这一治理模式值得全球其他国家借鉴,尤其是那些在数字领域受制于美企垄断的国家,亟需构建跨国监管联盟,从立法、执法到监督全面反制数字霸权。



事实上,这场反垄断风暴,是全球数字主权觉醒浪潮的一部分。无论是欧盟对苹果的“充电接口垄断案”,还是印度、韩国对谷歌应用内支付机制的反击,又或是美国国内对GAFA拆分呼声的高涨,种种迹象表明,数字帝国时代的无序扩张已触及各国底线。在技术基础设施成为国家安全核心构件的今天,谷歌们早已不再是“中立平台”,而是带有明确意识形态与国家意志色彩的超级力量。他们在全球范围的所作所为,与20世纪的石油帝国无异,都是以资源控制驱动秩序重建的资本霸权。

然而,这场监管博弈的根源不仅在谷歌的贪婪扩张,更在全球长期对科技霸权的纵容与依赖。以日本为例,其国内市场早已形成对谷歌生态的高度依附,安卓系统占据手机操作系统的绝对主导地位,搜索、广告、浏览器、地图等核心服务均被其一统。这种“默认配置”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度的数据依赖与用户锁定机制。一旦用户习惯被固化,竞争对手再入场几乎不可能。谷歌所做的,不是单纯提供便利,而是在制造“无可替代”的市场幻象。

日本公取委的决定,是对这种幻象的当头棒喝。它不仅在国内法规层面确立了数字市场“反绑架”的底线,也为全球反垄断监管提供了前沿范式。面对科技巨头塑造的数据主权、平台支配力和商业绑架体系,各国政府必须以更强硬、更系统、更协作的手段展开反击。不能再寄希望于科技巨头“自我约束”或“企业伦理”,也不能只在消费者权益层面进行微调,而应回归市场法治的本质,对所有市场参与者一视同仁,无论其规模大小、背景来源。



真正的公平竞争,不应仅体现在终端产品层面,更应追溯至平台算法、推荐机制、数据开放等系统环节。如果谷歌可以通过算法设置操控搜索结果排名,通过数据壁垒打压对手,通过政策条款限制合作伙伴自由,那么所谓“用户选择”就永远是一场假象。此次日本的措施虽然是一个突破口,但要彻底撼动数字垄断的根基,还需更多国家联合行动,推动制定跨国数据反垄断法规,建立数字平台全球治理规则,将科技权力牢牢置于法律框架之内。

放任市场力量无节制膨胀的结果从来都不是创新繁荣,而是寡头垄断和社会失衡。GAFA的崛起是互联网时代初期自由主义狂欢的产物,但如今,当这种自由异化为压迫,当用户成了被算法困住的数据奴隶,全球监管机构就必须清醒地回到公共利益的立场,以果断行动终结这场无序扩张的狂欢。日本迈出的这一步,也许只是个开始,但它无疑为即将到来的全球科技秩序重构揭开了序幕。谷歌不是不可挑战,神话终将破灭。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