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可查获财务数据是2017年年报,寒武纪亏损了3.81亿。 整整九年过去了。 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扣非盈利2.76亿,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盈利财报。 整个2024年寒武纪营业收入才11.74亿,扣非亏损8.65亿,市值最高达到3101亿,一度让很多股民崩溃,怀疑是机构控盘。 而到了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就高达11.11亿。 寒武纪今年继续在供应链环节加大芯片产品的储备。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存货为27.55亿元,较2024年末的17.74亿元,增逾55.30%。财报显示,寒武纪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存货金额连续几个季度持续增加。 在存货增长的同时,截至一季度末,公司预付款项为9.7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4月16日最新监管文件显示,美国商务部已通知英伟达,自本周一起向中国出口H20芯片需申请无限期有效的出口许可。这决定直接导致英伟达计划在第一财季计提55亿美元费用,主要涉及库存、采购承诺及储备相关损失。 这55亿美元是季度收入,不是年收入。 4月17日,黄仁勋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举行会谈。黄仁勋直言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已对英伟达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他强调,英伟达将继续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 但是芯片就不能卖了,英伟达怎么服务中国市场?我是没想明白。 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国芯片出口额从2018年的846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36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5%。2024年出口额进一步攀升至15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万亿元),首次超越服装、手机等传统出口商品,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品类。 2025年前两个月出口额达1804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预计突破1.3万亿元。 中国在中低端芯片(24纳米及以上)领域占据全球75%以上市场份额,凭借成本优势(如车规芯片价格从进口数千元降至1元)快速占领市场 在芯片成熟制程方面,中国已经在世界市场占据主导权。 这些芯片不怎么赚钱,但是有规模,有市场,可以让中国的芯片企业有了生存法则的土壤。 一方面,2025年全球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产能中,中国占比达43%(2018年仅12%),形成“规模效应”继续压制欧美厂商,另一方面,我们的芯片技术不断向上突破。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攻克沟槽型SiC MOSFET芯片制造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华为昇腾910B集群性能达英伟达H20的83%,存算一体芯片能效比国际领先。 有时候想想,真的要感谢特朗普,我们才能下定决心去发展难度极高的芯片行业。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三期投入3440亿元,重点支持制造、设备和材料领域,推动国产设备自给率从2023年的23.3%提升至2025年的30%以上。 根据美国乔治敦大学“新兴技术观察项目”(ETO)的报告,2018年至2023年间,中国在全球芯片设计与制造相关论文中的数量占比为34%,远超美国(15%)和欧洲(18%)。 考虑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拼搏,美国硅谷约25万华人工程师,其中清华校友超2万人,形成密集的技术网络,全球前100名芯片专家中,超60%拥有华人背景,尤其在晶体管结构(如FinFET)、光刻技术等领域贡献突出,我相信我们这里不缺钱,不缺政策,现在因为特朗普的限售,国内的市场全部留给国产芯片企业,也是有了市场,国内的芯片高端制造一定能起来。 从这个角度再去看英伟达和寒武纪,因为美国的限售,导致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出现了权力真空,寒武纪在202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概率会出现暴增。 而英伟达真正担心的是失去中国市场的长期信任,以及寒武纪拿到足够弹药后以战养战,最后技术突破。 芯片限售,真要打三五年,就算英伟达可以重回中国市场,可能早就变了天地。 1、国产大飞机的逻辑,我分享在“爱玩的兵哥”上面了,也是我的小号,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爱玩的兵哥后面主要是分享基金、研报、交易等内容: 2、芯片行业属于高科技,我只能判断一个方向,细节看不明白,因此建议还是以指数基金为主,考虑芯片ETF或者科创50. 3、英伟达的最新调研纪要,我分享在了圈子里面,有兴趣的可以加入圈子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