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北京,雨水淅淅沥沥,但凤凰岭山脚下的农场里格外热闹——在和众泽益的支持下,联想志愿者和天云康复中心的孩子们,正一起为城市中的迷你居民——昆虫们,创造栖息小木屋,用双手和笑容,为昆虫撑起一片晴空。 雨中的第一声“你好” 大巴抵达时,雨点正密。联想志愿者们蹲下身牵起孩子们的小手,为他们仔细撑好雨伞,一个听障孩子满脸笑容的拥抱自己的联想小伙伴,用手语比划“你好”,两人相视一笑。 虫虫见面会:雨声盖不住的好奇心 在玻璃房内,导师向大家依次科普昆虫旅舍入住“小旅客”的生活习性,并介绍使用可再生材料制作昆虫旅舍的详细步骤。志愿者们积极讨论如何投放可以更好地提高昆虫入住率,场面热烈。 “瓢虫每天可以吃掉多少蚜虫?”导师互动提问时,孩子们举手大喊:“上百只!”全场鼓掌。雨水打在玻璃顶上,像为孩子们的抢答伴奏。 雨中棚下的“工程队” 原定的户外制作改到木工棚里。空间虽小,温暖翻倍: 志愿者握着孩子的手一起固定木板钉入钉子,孩子专注得连雨声都忘了; 听障小女孩把多孔木、空心竹等填进旅馆缝隙,率先完成作品,志愿者对她竖起大拇指。 给昆虫一个“不怕淋湿的家” 雨势稍缓时,大家用颜料为自己的昆虫旅舍绘制专属标识,并在农场工作人员帮助下安置到农场角落。“下雨瓢虫会喜欢这里吗?”一个孩子问。志愿者把他的手按在回收使用的旅馆木板上:“你摸,里面是干燥的,不怕雨。” 后记 我们总担心下雨的不便,但孩子们用行动告诉我们: 雨水冲走了距离,让牵手协作更自然; 雨声盖住了城市的喧嚣,反而让心贴得更近。 下次,如果再见雨天,我们会记得带上更多的笑容——因为爱,从来不怕被淋湿。 世界地球日,让我们携手保护地球,关注身边的生态环保,关爱每一个生命。 分享,点赞,在看;助力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