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小红书关于取消大小周的事情再次上了热搜,之后还保留大小周的大厂恐怕就是上海某电商平台了。在此之外,圈哥注意到小红书还有一个变化让人始料未及,——这家以“人matters”为价值观的公司,在4月24日宣布全面取消竞业限制协议,一夜间成了互联网大厂里的另类。这波操作,让所有受滥用竞业所困的打工人为之叫好。 ※ 小红书全员信内容 根据小红书全员信内容,自5月1日起,公司不再新增任何现金或期权竞业协议,原有协议全部解除。与竞业限制同步取消的,还有延续多年的“大小周”工作制。这两项改革直指互联网行业两大顽疾:前者解绑人才流动,后者解放工作时间。信中那句“我们希望通过信任建立长期关系”,在竞业协议滥用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改革力度之大,让阿里、字节等一线大厂都难以望其项背。 数据显示,2023年竞业纠纷案件中,77%涉及基层岗位员工,甚至有保安、前台被索赔数十万违约金。而小红书选择彻底放弃这种“全员竞业”模式,仅保留信息保密义务,这在资本驱动的互联网界堪称壮士断腕。要知道即便如字节跳动、快手等企业,此前改革也仅聚焦于取消大小周,对竞业协议始终讳莫如深。圈哥作为大厂过来人,深知一线大厂已经几乎把竞业协议当成了入职合同的格式化条款,对于竞业目标清单、什么时候启用、竞业期限等,最终解释权都归企业所有。 至于小红书的调整,主观上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为摆脱经营成本包袱,同时源自营收底气:2023年小红书MAU突破3.12亿,净利润5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更深层的是管理理念迭代——将员工视为共同成长的伙伴而非防范对象。全员信中“分享公司成长价值”的承诺,通过期权回购等机制落地,让人看到制度善意和执行决心。 查阅报道及圈哥的朋友圈经历,陷入竞业纠纷的年轻人有月薪1.5万却被索赔50万的运营专员,有试用期跳槽反被追讨40多万的管培生,更荒诞的是,某大厂竟要求全体新员工签署“配偶及直系亲属不得任职竞争对手”的条款。这些案例揭示出竞业协议如何异化为“合法勒索工具”——企业支付月均工资30%的补偿金(常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却能索取2年总收入数倍的违约金,收益风险比悬殊得惊人。 根据苏州中院的一份白皮书数据,圈哥发现竞业限制主体以“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为主,166起查明劳动者工资的诉讼中,有119起劳动者月工资不足2万元。甚至北京海淀法院2023年《竞业限制纠纷审判白皮书》证实,有14%的案件涉及月薪不足1万元的劳动者。相比之下,美国科罗拉多州,2022年当地立法规定,年薪低于10.25万美元的劳动者不受竞业协议约束。 反观国内滥用竞业的企业,往往陷入“不敢招大厂背景人才-内部创新枯竭-更依赖竞业封锁”的恶性循环。曾有猎头向圈哥透露,小红书已成人才黑洞,大量受困竞业协议的优秀从业者都想给小红书投递简历试试,甚至在GAP期创造了“大厂离职赛道”这么一个特殊的内容品类。 在若干年后回望,小红书这次改革或许比想象中更具里程碑意义。当35岁危机、996异化、竞业枷锁接连刺痛社会神经时,信任与自由在职场中更显得尤为可贵,并终将战胜恐惧,孕育伟大。 关注“大厂圈儿”,带你读懂大厂内幕和商业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