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我是歪歪 最近,京东外卖踩了风火轮。 一周内,日单量从500万冲到1000万,覆盖166个城市。 平台宕机、官方免单、刘强东亲自送外卖、母亲下厨帮厨…… 可以看我之前写的那一篇文章,分析了京东的大动作 刘强东送外卖,不是作秀,是宣战 一系列接地气的动作,把气氛炒到了最热。 说实话,从用户角度看,体验无疑是好的。 补贴力度大、配送更规范、商家筛选更严格,对消费者来说,这是迟到的外卖行业“福利”。 但问题在于—— 这种福利,能持续多久? 系统多次崩溃、高峰期骑手供不应求,这种爆发式扩张背后,不只是管理问题,更是典型的“资金杠杆”运作的副作用。 简单说, 就是烧钱拉用户,但骑手数量、运力系统建设根本跟不上。 一个瘦弱的少年,硬是扛起了成人的重量,结果自然是膝盖发软。 外卖,不是流量游戏,而是基础设施的游戏。 美团花了十几年,靠着无数次优化调度算法、精细化管理骑手,才打造出今天这套效率体系。 京东想靠砸钱三个月内追上,未免也太小看这个市场了。 更何况,头部越大,越稳;后来者越难,越累。 烧钱能买到初期订单,但买不到稳固的长期网络。 系统和人,才是这个游戏真正的底牌。 01消费者买单,骑手埋单 在京东设想中,五险一金、入职保障、晋升通道, 能打破传统外卖平台“低保障高流动”的局面,吸引到一批高素质的骑手。 听上去很美好,现实却有点骨感。 大量一线骑手反馈接单少、配送慢,高峰期甚至要调用顺丰同城这种第三方平台救火。 跑单少了,收入自然跟不上预期。
更讽刺的是,很多人根本顾不上想养老、医保 最关心的还是 “今天有没有单”“能不能多赚点现金” 外卖骑手是一个典型的“现金流敏感型”群体。 他们对长期福利的感知,远远比不上对即时收入的敏感度。 所以即便京东开出了“五险一金”的好条件,短期内并没有大幅提升骑手供给。 反而因为配送慢,影响了用户体验。 一头是消费者在欢呼,一头是骑手在抱怨, 京东的外卖生态,眼下看,正在出现不小的撕裂。 而更深层的问题是,当京东用更高成本养起一批骑手后 如果单量增长无法持续,或者补贴退潮后订单锐减, 这笔沉重的人力固定支出,将变成巨大的财务压力。 这就引出了一个经典经济问题: 当边际效益递减时,投入越多,反而损失越大。 京东想要的人才密度,和骑手这个行业本身的劳动密度,之间存在着根本矛盾。 补贴可以推一时,但拉不开这条结构性差距。
02补贴的旧路,注定是陷阱 京东外卖的打法并不新鲜——
这一套,十年前美团、饿了么都玩过。 问题是,烧钱拉来的订单,本身是高流失、高转移的短期流量。 一旦补贴退场,用户天然会流向配送更快、商家更多的头部平台。 就像早期共享单车大战一样——大量用户享受补贴,但从不对品牌有忠诚度。烧钱停止,就是撤退的开始。 更值得警惕的是,商家端已经有隐隐的不满: 平台要求分摊补贴成本,还限制定价。 这种双向挤压,会让本就利润单薄的小餐饮商户难以为继。 简单讲: 用户拿了便宜,平台亏着本补贴,商户吃着苦撑着 三方没有形成自然的正向循环,只是靠资本硬撑着转动。 好像每一个参与者都在消耗,但没有人真正盈利。 从这个角度看,京东外卖本质上走的,仍是 “钱换时间、时间换规模、规模再融资”的互联网老路。 但遗憾的是,今天已经不是2015年,资本市场对这种故事的耐心,正在快速减少。 更别说,外卖市场本身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增长空间非常有限。 你抢到一单,美团就少一单。 这种血腥程度,不亚于真正的战争。 留下的,是更深的悬念 当然,京东外卖并不注定失败。 它带来的,是一种对行业惯性打法的冲击。 比如五险一金、比如补贴节奏、比如商家扶持,短期内确实让外卖市场多了一点微妙的“张力”。 但能否长久存活,核心不是价格战赢不赢的问题, 而是能不能跑出自己的组织能力、骑手体系和商户生态。 补贴只是敲门砖,真正能留下来的,是内功。 眼下,狂奔阶段已过,接下来才是漫长又残酷的耐力赛。 京东外卖,面对的将不仅仅是流量枯竭,更是组织成本失控、骑手流失、商家反弹的连锁反应。 而我们,也许正在见证一个时代的新注脚: ——在资本和劳动力都变得精打细算的时代,靠补贴起家的战争,终究要回归到真实世界的铁律上。 你怎么看?京东外卖是行业破局者吗?留言区聊聊吧。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