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何软件 首页 软件资讯 其他 查看内容

京东宣战美团,谁来挑战滴滴?

2025-5-2 13:11| 来自: 优何整理| 发布者: 国内小编

京东宣战美团,谁来挑战滴滴?

京东向美团宣战,引发行业震动,京东的入局让外卖骑手权益得到一定保障。那么,谁能站出来挑战滴滴,切实保障广大网约车司机的权益呢?

滴滴去年财报显示,它又盈利了。2024 年,滴滴全年实现营收 2068 亿元,同比增长 7.5%;经调整后的息税摊销前利润为 43.3 亿元,连续第二年实现盈利,净利润 13 亿,全年订单量超过 160 亿单,成绩亮眼。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滴滴司机收入却减少了,用户打车费用越来越高。

为何几乎所有滴滴司机都唱衰滴滴平台呢?前段时间我在小区打滴滴,刚下过雨,打车人多,一开始没人接单,我等了 20 分钟,加价 3 次,终于有司机接单。结果发现接单的是一直停在我身边的白色轿车。问了师傅才知道,他在我家楼下等了 20 多分钟,平台愣是没给他派单。而且这次加价的钱全被滴滴平台拿走了,师傅 1 块钱都没拿到。可见,滴滴平台两头吃、两头坑,让顾客和司机都不痛快。

一份覆盖全国多地的司机收入调研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司机实际薪资只有 25 - 30 元,二三四五线城市跌破 18 元。扣除燃油、保养和平台抽成后,每小时净收入不足 12 元。800 万司机争夺有限的出行订单,每天工作不少于 12 小时,收入却很低。有些司机尝试通过多平台接单提高收入,比如加入高德。北京有个司机同时注册了三个平台,虽说每月收入增加 2000 元,但每天工作时长延长到 14 小时,时薪反而降到 18 元。

在收入压力下,司机群体结构也发生变化。2024 年数据显示,全职司机占比从 65%上升到 78%,日均工作时长超过 10 小时的司机比例突破 40%。这种高强度工作带来健康隐患,34%的司机患有腰椎疾病,27%存在严重睡眠障碍。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甚至倒挂,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司机吐槽滴滴,对滴滴爱恨交织,就像外卖骑手对美团,虽恨却又无奈。

滴滴创始人兼 CEO 程维表示,滴滴之前切入的团购、造车等业务现在全部收缩,出售团购和造车业务,通过降本增效为集团盈利做贡献。那么滴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程维称,将专注于 OE 自动驾驶,继续推动自动驾驶发展和 AI 应用。凭借日均数千万订单的生态网络,如果滴滴自动驾驶达到可大规模发展无人出租车的水平,相比造车企业或其他互联网公司平台(如百度),它更具优势。

其本身订单需求量大,用户使用人数、场景和习惯已形成网络效应,加入类似 robotaxi 的选项很容易,市场场景相似。如此一来,未来滴滴对司机的依赖可能更低,司机受制于平台 AI 算法,收入水平可能进一步降低,生存环境更恶劣。

本质上,滴滴司机和外卖骑手类似,表面多劳多得,实际收入受平台算法制约。不同的是,送外卖要经受风吹日晒、严寒酷暑,跑网约车则要忍受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对普通人来说,这都是没什么前途的工作。

当下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关键期,滴滴、美团这类平台受制于资本,追求盈利无可厚非。但作为行业领头企业,在盈利同时,是否也该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呢?平台如何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间取得平衡,将是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无限制压榨底层人群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权利,只会加深滴滴与用户、滴滴与司机、司机与用户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

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