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外卖大战,京东怎样才算赢?结局又会如何?今天,我仅从个人角度,客观理性地分析一下。我自己也是京东外卖的忠实粉丝和用户。 先说说我的个人结论。这次外卖大战,京东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已经赢了,但短期内不可能如我们期望的那样大获全胜。为什么说不可能大胜,哪怕是期望京东能夺得外卖市场半壁江山,这也是大家所期盼的。 京东难以短期内大获全胜的原因 1. 竞争对手实力强大:美团就像一个“邪恶帝国”,实力太过强劲。无论是算法、商家生态,还是用户基础,美团都占据优势。毕竟美团在过去面对的对手不止京东一个,但至今其地位难以撼动,在外卖市场的表现实在强悍。就像抖音在2022年进入外卖行业,可去年10月,抖音调整外卖经营方向,改成“随心团”,实际上基本放弃了外卖业务。 2. 准备不够充分:京东对这次外卖大战显然准备不足。如果在商家、骑手以及用户体验等问题上,短期内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和改变,仅靠情怀和舆论,想要全面获胜太难了,难以支撑其长远发展。在技术和模式都无创新的情况下,与美团、饿了么进行差异化市场竞争,比如做品质外卖,满足部分人群的市场需求,或许是短期内的最终归宿。 3. 原有业务受挫:京东目前面临一个大问题,原有的电商份额已被拼多多和抖音超越,从曾经的行业老二变成了老四,在电商领域近乎边缘化。从企业管理角度看,主营业务干不好且持续下滑,肯定是内部管理或战略出了问题。而且这次美团在即时零售业务上主动进攻,不断蚕食京东市场份额,京东则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最终结果还不确定。 4. 人性与商业考量:从人性角度看,无论是骑手、商家还是消费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当100亿补贴用完,京东会不会再拿出第二个100亿,补贴结束后,双方感情是否会归零?站在道德层面,大家希望资本少赚点,对骑手、商家友好点,对消费者负责点。但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先看性价比,其次是品质,最后才是感情,这就是人性。当回归真正的商业竞争,京东的个体生产能力究竟有多强,确实要打个问号。 京东在一定意义上已赢的原因 1. 获得一定市场份额:短期内,京东已在外卖市场获得了一定份额,预计到年底大概能达到12% - 15%。外卖赛道的数据不会说谎,目前美团份额仍高达68.2%,稳居行业第一,日订单将近8000万单。尽管京东通过舆论战,特别是为骑手缴纳社保这一点,对美团发起持续性打击并赢得舆论胜利,但市场数据很真实。饿了么今年份额可能下滑到20%左右,仍居第二。饿了么的实际行动,也表明阿里的市场文化价值观在真正的市场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2. 推动行业发展:京东主动发起外卖大战,对整个外卖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社会意义,骑手群体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从这一点看,京东已经赢了。 3. 让消费者获利: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福利大放送,能得到真正的实惠,本身就是有益的。我自己就是京东外卖的忠实用户,前段时间我用了不到十单美团,之后就在手机上下载了京东外卖,现在点外卖基本都用京东。我相信很多自媒体人、用户和商家对京东和美团的感情,完全是天差地别。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这次外卖大战短期内究竟结果如何?抛开感情因素,欢迎大家从理性角度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