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用了七年iPhone的老用户,我真的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认真考虑要不要“脱果”。原因很简单——苹果的新AI功能,可能在中国根本用不上。 最近的新闻很炸:美国政府正在阻止苹果与中国科技企业在AI领域的合作。 原本苹果想和百度、阿里、字节、腾讯合作,把Apple Intelligence引入中国,现在看来,很悬。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苹果有没有技术,而在于它的AI系统,离不开本地服务商的支持。国内网络、内容、数据都有合规要求,美国那一套直接搬过来,根本用不了。 那苹果要怎么办?如果不能跟本地巨头合作,那就只剩一个选项——砍掉AI功能。也就是说,中国用户买到的iPhone 16,可能用不上那些新发布的AI功能。 对我们这些果粉来说,这几乎是“降维打击”。别的手机都开始玩AI语义搜索、AI通话总结、AI修图,结果iPhone还停留在Siri讲冷笑话的水平。 关键是,苹果还很可能照样卖一万多。你说我图个啥?图iOS稳定?图续航好?这年头国产手机这些也不差,甚至某些功能体验比苹果更好。 AI这个东西,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未来智能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像华为小艺、小米澎湃,已经在重塑我们用手机的方式了。苹果如果缺席,用户自然会重新权衡。 别忘了,当初iPhone领先靠的是创新,现在如果落后,也照样会被市场淘汰。这不是情怀能扛住的事,而是产品力说话的年代。 当然,也有人说:“我本来就不用AI功能,砍了也无所谓。”但问题是,你花高价买旗舰机,不享受全部功能,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未来APP和系统也会围绕AI升级,缺失AI只会越用越不爽。 作为用户,我并不想让苹果在中国被边缘化。我希望它跟中国企业好好合作,把AI功能做到落地好用。但这不是苹果能自己决定的事。 现在看来,这件事背后是“科技”和“政治”的博弈,我们用户只能被动接受后果。但作为消费者,我有选择的权利,哪怕曾经是铁杆果粉。 如果iPhone 16真的不能用AI,那我可能真不会继续买。 不是不喜欢苹果,是不愿为一个“不完整”的产品付出溢价。 选择国产,未必是妥协,有可能是更聪明的决定。毕竟谁不想花的钱物有所值? 你还会买没AI功能的iPhone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