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凌晨的微软Build 2025开发者大会上,CEO萨提亚·纳德拉以“开放智能体网络(Open Agentic Web)”为核心理念,一口气发布50余项新产品与服务,宣告全球正式迈入“AI智能体时代”。 01 微软重构AI操作系统 2025年5月20日,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在西雅图Build开发者大会上,以“AI智能体时代”的宣言掀起科技界地震。这场被媒体称为“智能体伊甸园”的发布会,不仅推出50余项AI驱动的新产品,更昭示着微软正从“软件服务商”向“智能体操作系统构建者”进化——其终极目标,是让Windows退居幕后,让AI代理成为数字世界的新入口! 微软此次发布的核心关键词是“Agent(智能体)”,这一概念彻底取代了过去两年主导的“Copilot”路径。纳德拉在主题演讲中强调:“智能体将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能主动决策、跨系统协作的‘数字生命体’。” 同时,纳德拉在主题演讲中明确表示,AI Agent将成为下一代软件架构的核心。他援引此前对SaaS未来的预测,指出传统商业软件的业务逻辑将逐步从应用后端转移至AI层,形成“智能体驱动的协作网络”。 微软以Copilot为起点,逐步构建覆盖全场景的智能体矩阵—— ·Coding Agent:GitHub Copilot的进化版,可自主修复代码漏洞、优化架构,开发者从“写代码”转向“管理智能体”。 ·Microsoft Discovery:基于图知识引擎的科研平台,AI Agent能快速关联跨学科数据,加速新药研发、材料发现等复杂流程。 ·NLWeb项目: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即可操作网站,彻底消灭“代码门槛”。 02 微软的“操作系统级”野心 纳德拉提出的“开放智能体网络”旨在打破应用孤岛,让不同功能的Agent协同工作。例如,Azure AI Foundry提供低代码开发平台,企业可快速定制专属Agent;Microsoft 365 Copilot Tuning允许用私有数据训练个性化助手。 这种生态化布局,堪比Windows当年对PC行业的整合。 在Build大会最受关注的“Windows未来形态”议题中,微软展现出壮士断腕的革新勇气。通过将AI能力深度植入系统架构,传统图形界面正被分解为三个隐形层—— ·感知层:融合多模态交互的Copilot设备界面,支持语音、手势、脑机接口等多维度输入,现场演示中用户仅用“帮我准备季度财报会议材料”一句话,系统便自动调用Excel整理数据、生成PPT并预定会议室; ·推理层:基于Azure云边协同架构的推理引擎,可在本地设备处理80%日常任务,仅复杂决策调用云端算力。微软自研的Cobalt芯片与英伟达GPU组合,使设备端模型参数量突破200亿; ·行动层:通过NLWeb开源项目,智能体可直接操控任何网站或应用。例如用户说“预定全家暑期日本旅行”,系统便能跨平台完成机票比价、酒店预订、签证材料整理等全流程。 这种变革正在重塑应用开发模式,微软推出“智能体工厂”平台,允许开发者用低代码方式训练专属代理,其集成的Purview数据安全系统,能自动实现敏感信息脱敏和合规审查,解决企业级应用的核心痛点。 03 生态博弈 OpenAI、xAI与微软的“竞合游戏” 尽管OpenAI的GPT-5即将发布(基础版免费,付费层级解锁深度研究功能),微软却在Build大会上高调引入马斯克旗下xAI的Grok模型,并宣布Azure AI Foundry将托管1900余个合作伙伴模型,包括Meta、Anthropic等竞争对手。 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微软试图降低对OpenAI的技术依赖,构建多元化的AI生态。 为吸引开发者,微软推出NLWeb协议和Entra Agent ID两大开放协议,前者对标HTML,允许网站通过自然语言接口与用户交互,支持AI Agent直接解析网页内容,后者为每个智能体分配唯一身份与权限,确保跨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这些举措旨在将Windows打造为“智能体网络开发的首选平台”,与谷歌、亚马逊争夺下一代AI基础设施的主导权。 面对微软的生态挤压,OpenAI选择以激进的产品策略破局。即将发布的GPT-5将基础功能免费开放,付费层则聚焦科研与企业级深度应用。这一决策源于市场竞争压力,xAI的Grok3虽在推理能力上超越GPT-4o,但因ChatGPT占据62.5%市场份额而难以突破。免费策略既可巩固用户基本盘,又能通过增值服务开拓B端市场。 但OpenAI的隐忧在于生态闭环的缺失。 其50亿美元年亏损严重依赖Azure分成,而微软正在测试Anthropic、DeepSeek等模型作为Copilot替代品。更致命的是,微软自研的MAI模型已进入内部测试阶段,直接威胁OpenAI的技术领先地位。 04 行业地震 谁将被重构? 微软在Build 2025大会上发布的Coding Agent(如GitHub Copilot)已能自主完成代码修复、维护甚至需求分析,直接威胁初级程序员岗位。证据显示,到2025年软件开发效率将提升十倍以上,编程门槛的坍塌使传统“写代码”逐渐被“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取代。 与此同时,Microsoft Discovery等科研智能体正在生物医药等领域掀起风暴——通过模拟实验、自主学习,其迭代速度提升300%,技术商业化周期被大幅压缩。 微软Agent Store的上线标志着企业可像采购SaaS一样“雇佣”智能体员工。英国宠物护理巨头Pets at Home通过定制防欺诈智能体,每年节省数百万英镑成本;麦肯锡利用流程分配Agent将项目受理周期从20天压缩至2天。预计到2026年,60%的企业将部署智能体,其核心价值不仅是降本增效,更在于释放组织创新潜能。 同时,Windows Copilot与NLWeb的结合正在重塑人机交互的本质。前者通过自然语言调度系统资源,后者让网站“听懂”用户指令——用户只需说“帮我预订下周五北京最受欢迎的法餐厅”,系统便能自动完成搜索、比价、预约等全流程。微软开源的NLWeb项目更引入MCP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使网站可自主配置AI可读的语义接口,推动Web从“人类浏览”向“智能体协作”演进。 这种变革或将终结图形界面(GUI)的统治地位,正如比尔·盖茨预言:“自然语言交互将带来自图形界面以来最大的计算革命”
欢迎通过邮局渠道订阅2025年《电脑报》 邮发代号:77-19 单价:8元,年价:400元 编辑|张毅 主编|黎坤 总编辑|吴新 爆料联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