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对中国高额关税倒计时下,苹果、三星、摩托罗拉等智能手机巨头正紧急行动,包机将库存“抢运”回美国。 公开的数据显示,仅在今年3月份,美国智能手机进口量就激增了30%,反映出市场为避税而展开的紧急备货潮。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印度对美出口的手机占比从年初的16%迅速跃升至26%。苹果方面更是表示,预计从今年6月起,美国市场销售的iPhone几乎全部将来自印度工厂。 这个时间点与此前曾报道的2026年大幅度提前,或许根本不可能完成。 但这波转移并非偶然,而是苹果长期供应链战略调整的结果,只不过进展远比外界预期更快、更彻底。 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苹果计划最快于2025年起,把所有销往美国的iPhone组装工作全面转移至印度。目标是在2026年底前,实现每年超过6000万部iPhone从印度发往美国市场的目标。 相较过去二十年苹果对中国制造体系的深度依赖,这一变革堪称断裂式转移。 过去,苹果大部分iPhone都通过富士康等代工厂在中国完成组装,但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苹果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 在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后,苹果公司市值曾一度蒸发7000亿美元。为规避潜在损失,他们加快了从印度出口iPhone的步伐,并与塔塔电子和富士康等本地合作伙伴加深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组装只是整个生产链条的终端环节,还需要涉及数百种零部件的协调与整合。尽管组装转移到了印度,但苹果在关键部件供应方面仍高度依赖中国企业,这使得“脱钩”并非一蹴而就。 根据IDC数据,2024年苹果全球出货量达2.321亿部,其中美国市场占比高达28%。要全面满足这部分需求,苹果必须继续提升印度产能。去年开始,富士康与塔塔集团已从中国进口部分预组装组件,加速印度本地化生产布局。 虽然美国方面刚刚宣布对手机关税实行90天“缓冲期”,但这一窗口究竟是短暂喘息,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仍有待观察。 话说回来,如果你下半年在美国购买iPhone,标签上印着“印度制造”,你会在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