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何软件 首页 软件资讯 其他 查看内容

京东为何“杀入”外卖圈?

2025-5-31 15:11| 来自: 优何整理| 发布者: 优何整理

京东为何“杀入”外卖圈?这场看似疯狂的跨界,其实藏着精明的商业逻辑一、不是追风口,而是瞄准成熟红海二、“新体验”+“价格战”:用户习惯可以被改写三、平台竞争加剧,消费者和商家将受益四、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战略复利”布局五、对整个行业的意义是什么?



近日,“刘强东送外卖”“京东上线外卖业务”频频登上热搜,一时间,外卖行业再度成为舆论焦点。许多人不禁发问:一个电商巨头,为什么要涉足一个利润薄、运营重、用户难伺候的外卖行业?

事实上,京东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大环境与行业需求的节奏上,背后的逻辑比你想象的更深。

很多人对外卖行业的印象仍停留在“烧钱大战”“高压劳动”“平台不赚钱”的旧印象。但从用户侧来看,这早已是一个高度成熟、刚需稳定的超级市场。

根据CNNIC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外卖用户达 5.92亿人,覆盖全国53.4%的网民。

美团外卖早在2020年就已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

用户对外卖服务的依赖已经成为生活刚需,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是否能点外卖甚至成为“城市是否便利”的衡量标准之一。

这意味着:京东不需要从0到1烧钱教育用户,而是直接从1到N参与竞争。

而相比起新兴行业的高风险试错,进入一个成熟、有用户基础、增长潜力依然强劲的行业,无疑更稳、更现实。

京东为何有信心挑战美团、饿了么的双寡头格局?原因或许可以用俞军提出的产品公式解释:

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切换成本

换句话说,只要你提供更好的价格、更快的服务、更人性化的设计,用户是愿意“改用”的。

外卖用户天然价格敏感,对红包、优惠极为敏感;

京东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履约系统和京东到家业务基础;

依托自建物流+技术能力+电商体系协同,京东具备打造差异化服务的可能。

尤其当用户对现有平台的不满(比如商家抽佣高、骑手权益差)日益积累时,市场就在呼唤一个“更好”平台的到来。

京东做外卖,不仅是一场巨头之间的“攻守道”,也很可能带来一轮良性竞争:

对消费者来说:平台多了、优惠多了、服务好了,“薅羊毛”的机会自然增加;

对商家来说:面对高佣金的平台,他们终于有了议价的筹码;

对骑手来说:多平台就业、多方竞争,有望改善待遇和劳动条件。

别忘了,当年百度外卖退场后,美团一家独大,外卖行业缺乏价格战和服务创新,如今,京东的入局,有望打破僵局。

外卖看似客单价低,但只要用户频次高、订单量足,总营收规模非常可观,且具有“流量入口”属性。

更重要的是,外卖可以与京东已有的即时零售(京东到家)、本地生活服务、线下零售合作深度融合,形成闭环:

用户点个外卖顺手下单家政、日用品;

商家接入京东生态,享受供应链+金融+物流支持;

骑手系统与京东物流共享调度、数据,提升履约效率。

刘强东的亲自站台,不是噱头,是明确信号——京东要认真做,长期做。

京东的“杀入”,不只是自身业务的拓展,更将带动整个行业重新洗牌:

饿了么不会退出,反而可能被重新激活;

美团被逼降佣让利,更关注骑手福利;

抖音、滴滴等其他平台或再度加码,带动服务体验革新。

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商家和劳动者。

外卖这门生意,从来不是“谁家先入局就稳赢”的买卖。正如拼多多、抖音电商在成熟市场中逆势崛起,京东也正试图在“看似无机会”的红海中,寻找破局之道。

这场外卖新战事的胜负未分,但可以肯定的是:更激烈的竞争、更重视用户体验的时代已经来临。

结语:不是谁能活下来,而是谁能活得更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