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上看,国产ARM CPU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越早做ARM CPU,其CPU性能相对偏低,反而是那些最新开始做ARM CPU的新丁,其ARM CPU性能反而越强。 就ARM 服务器CPU而言,国内最早做的是飞腾,然后是鲲鹏,再然后是阿里倚天,最晚的是中兴珠峰。 然而,从性能上说,做的最早的飞腾反而是性能最一般的,阿里倚天、中兴珠峰发布的更晚,都购买了更好的ARM CPU核,台积电5nm工艺,性能反而后来居上。 手机芯片也是如此,做了十几年手机芯片的麒麟,被后起新丁小米玄戒超越,GB6测试单核性能接近麒麟9020的2倍。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ARM芯片特殊的授权和开发模式。 arm cpu公司购买CPU核等IP模块,把买来的模块“组装”起来做后端设计,然后去台积电流片,就能获得CPU/SoC。 ARM芯片性能强弱,哪家公司开发是次要的,关键看买的ARM CPU核好不好,买的台积电工艺好不好。买的ARM授权最新,制造工艺更好,自然性能就好。 手机芯片也是如此,2021年,麒麟9006C可以与同时期的高通骁龙一战,根源在于其CPU是从ARM购买的A55和A77,GPU是从ARM购买的Mali G78,制造工艺是台积电5nm。在2021年,ARM Cortex A77和台积电5nm工艺都属于顶配,做出来的ARM芯片自然性能就强。 麒麟芯片这几年性能提升缓慢,以至于麒麟9020单核性能只有玄戒O1的一半左右,根源就是没法继续购买X925这类性能顶尖的ARM CPU核心,只能在老核心的基础上缝缝补补,多年前购买的CPU核到现在已经落伍了。同时,又买不到台积电3nm工艺,只能用境内工艺,而境内晶圆厂恰恰与台积电有不小差距。 小米玄戒O1打败麒麟9006C,本质上是ARM X925和台积电3nm打败ARM A77和台积电5nm工艺。小米玄戒O1打败麒麟9020,本质上是ARM X925和台积电3nm打败ARM公版改和境内N+2工艺。 把小米换成联想、吉利、比亚迪等公司,上述情况依然成立。 这就导致ARM芯片行业普遍存在后浪法则,也就是新入局的玩家因为买的ARM技术授权新,所以性能好。 具体来说,你买X1,我就买X2,他就能买X3,我再接着买X4。你买ARM V8授权,我就能买ARM V9授权,谁不买新授权,谁家的ARM芯片性能就会落伍。 前浪为了避免被淘汰,也只能去买ARM新授权,使自己重新成为后浪,比如宗教厂就在国际局势缓和时购买了最新的ARM V9授权,让自己重新成为后浪......最终形成后浪推前浪的军备竞赛。 这种军备竞赛一方面导致竞争激烈,芯片快速迭代,消费者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也导致前浪ARM芯片无法建立技术护城河,后浪只要资金雄厚,市场地位强势,就能够入局。 事实上,除了小米之外,国内还有公司在开发3nm ARM芯片,未来,3nm ARM芯片并不是什么稀缺货。 由于ARM、台积电大幅拉低了ARM芯片的开发门槛,把CPU这项技术、智力的结晶彻彻底底变成资本的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