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何软件 首页 软件资讯 苹果 查看内容

Apple 的多重危机:它还能撑多久?

2025-6-8 15:06| 来自: 优何整理| 发布者: 国内小编


一年一度的 WWDC 还有两天就要召开了。

作为 Apple 最重要的年度舞台,以往总是“果粉春晚”般令人期待:新一代系统、新硬件、新生态,甚至是惊喜的“one more thing”。

但今年,气氛有点变了。

Apple 的股价自年初以来已跌超 20%,创下十余年来 WWDC 前最差表现。投资者焦虑,媒体唱衰,就连忠诚用户也开始犹豫。

要知道,这是那家曾经连续多年稳坐全球市值第一宝座、拥有超过 20 亿设备的超级巨头——

它怎么了?

1|别人家的 AI,已经成了第二大脑


过去几年,谁家屏幕大、摄像头像素高,曾是手机界的“内卷”主战场。可从去年开始,真正的竞争核心已经变了:

“这手机的 AI,到底能干嘛?”

放眼整个行业,小米、华为、OPPO、VIVO、荣耀、三星……

AI 修图、通话摘要、智能搜索、写作助手、智能体入口——人人都在做手机的“第二大脑”。

而 Apple 呢?Siri 依然停留在“打开手电筒”、“设个闹钟”。。。

去年 WWDC 推出的“Apple Intelligence”,一年过去仍没下文。Siri 升级跳票、系统级 AI 功能缺席,开发者们望穿秋水,用户们摸不着门道。

“你的智能助手,还聪明吗?它,真的在帮你吗?”

比功能更可怕的,是节奏和战略的掉队:

  • 友商已将 AI 融入系统,Apple 还在用外挂补丁;

  • Google 有 Gemini、Samsung 有 Gauss,Apple 模型名至今没人记得;

  • 微软已经把 Copilot 卖进企业,Apple 连收费机制都没影。

更别说中国市场了——

由于政策限制,Apple 无法使用 OpenAI 模型。几经辗转选中阿里的通义千问作为合作对象,结果因政策波动被紧急搁置。

中国用户何时能用上 Apple 的 AI?没人知道。

而此时,华为、小米等已实现“即用即得”的 AI 手机体验。换句话说:AI 手机已经在卖,iPhone 还在等审批。

2|AI 没起飞,制造业危机又压了上来


正当 Apple 想要在 AI 上奋力追赶,另一记老问题又砸了下来——

特朗普又来了。

2025 年 5 月,特朗普放话:如果 Apple 不把制造搬回美国,就准备承受 25% 以上的关税。不是喊话,是已拟草案、准备落实的那种。

Apple 面临的,是一次无法绕开的政治级挑战:

  • 制造回美国?成本翻倍,售价破 $2,000
  • 基础设施?美国缺人缺厂缺螺丝
  • 产业链?中国才是“几公里内完成整机”的效率奇迹

Cook 曾说:“中国有足够多的工具工程师,能填满几座足球场;美国,可能连会议室都坐不满。”

Apple 一直在推进“东南亚+印度”的分散布局,但真正关键的芯片、屏幕、Face ID 等,依然高度依赖中国。

如今,25% 的关税像悬在头顶的利剑,逼迫 Apple 在“政治安全”与“经济效率”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这不是一次市场调整,这是时代级地缘再配置。”

3|App Store 抽成、Google 付费:Apple 的印钞机也被盯上了


过去十年,Apple 最大的盈利金矿,不是硬件,而是“服务”——App Store 抽成和 Google 的默认搜索协议。

  • App Store 毛利率高达 74%,是硬件的两倍,靠内购抽成每年进账数百亿;

  • Google 每年支付约 200 亿美元,换取“Safari 默认搜索”位子。

但这两项核心收入,正面临全球范围的监管围剿

  • 欧盟《数字市场法案》要求开放支付渠道;

  • 美司法部起诉 Apple 垄断,要求拆除默认搜索协议;

  • 亚洲各国也启动反垄断调查。

如果法院判决取消 Google 支付协议,Apple 将损失每年 200 亿“隐形现金流”。

一边是高利润的金库,一边是逐渐收紧的法锤。

Apple,已经站在了平台经济的十字路口。

4|中国市场份额跌破 50%,AI 手机全面反超


2024 年,Apple 在中国高端市场份额曾高达 70%。而到了 2025 Q1,这一数字已经跌至 47%;华为从 13% 飙升至 35%。

关键不只是价格,而是——你不懂中国用户在乎什么。

国产手机的崛起,从来不只是靠“便宜”两个字。

AI 功能日益强大、拍照系统持续进化、美颜算法精准拿捏用户喜好这些真实可感的创新,才是华为、小米、vivo 能在高端市场不断反超的底气所在。

AI 写作、通话摘要、智慧相册、大模型助手……中国厂商早已将 AI 深度嵌入系统级体验,让用户“买得起,也用得爽”。

而 Apple 呢?Apple Intelligence 迟迟难落地,中国区功能被政策卡住,

Siri 依旧停留在“请再说一遍”的时代,仿佛与今天的智能交互毫无关系。

一句话总结:

用户想用的你没法上,

别人已经用习惯的,你还没开始做。

5|不是没人换 iPhone,而是没人再“非换不可”了


在换机动力下降的大背景下,iPhone 的升级越来越“不香”:

  • 续航够用、性能冗余、拍照差距收窄;

  • AI 没新意、系统无亮点、交互仍守旧。

但更致命的,是前方突然杀出的“下一代终端”。

2025 年,Apple 前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与 OpenAI 联手开发的“AI companion”设备浮出水面:

  • 小巧精致,无屏操作;

  • 内嵌模型,具环境感知;

  • 可被视为“iPhone 后的终极形态”。

据传,这款设备将在 2026 年发布,目标直指“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未来的设备,不再是手机,而是 AI 自己。”

如果那一刻真的到来,

Apple,还能守住入口吗?

6|结语:如果未来不是手机,那还需要 Apple 吗?

这一次的 WWDC,或许不会再有惊艳“one more thing”。

人们更在意的,是:

“Apple 还能赶上这场 AI 革命的列车吗?”

我们熟悉的那家 Apple,靠设计、封闭系统和生态链三件法宝,曾定义了移动时代。但现在的世界不一样了:

  • 封闭系统正在变成限制器,
  • 速度不再代表稳定,反而成了错过,
  • AI 正在重构用户习惯和设备逻辑。

过去十年,Apple 站在时代的顶端;

但这一轮,它却站在了变革的边缘。

也许它还会是伟大的公司,但未必还能定义未来的形状。

本文由「AI 范儿」出品

我每天都在更新,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用,

那我们就加个关注、交个朋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