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在这个书信渐少的年代,一般人不会写信,更不会洋洋洒洒写下万言。 最近,阿里巴巴内网出现了一篇万言帖子,作者是钉钉的产研负责人元安(花名),他在离职之际对阿里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原因作出了近万字分析(原帖内容我放在今天的三条了)。 元安认为,阿里巴巴的成就有时代机遇因素,也离不开马云的战略眼光,以及团队的价值观凝结和良好的制度保障。 简单肯定成绩和优点后,他重点分析了矛盾问题,提出2017年开始阿里渐显疲态,互联网整体增长放缓、外部收购业务失败居多、内部创新鲜有成功,让阿里失去了高速增长活力。 比如,阿里迷信外部新秀行业或公司人才,而新人“阿里味”不足,恶性绩效竞争和激励制度失灵,员工合作成本推高,导致真正做事的人变少,内部员工的级别通胀、奖惩不明以及员工思想短期主义盛行等。 除此之外,还有公司层面战略不清,搞既要又要,运营数据制造虚假繁荣以及官僚主义盛行等问题。 元安认为阿里要回到“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的口号中,他建议阿里重整文化建设,强调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战略清晰、激情敬业等,重整HR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清除“草台”中高层、职级公开统一、绩效晋升公示、减冗余停业务、弱运营求真相等。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元安的万言贴不仅引起了阿里内部有识之士的共鸣,也引起了马云的关注,马云在内网回复称: “元安同学好,谢谢你那么长的信,写得很好。好像人的成长,阿里的发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阿里巴巴在发生变化之中。祝福你,也希望经常回来看看。” 很显然,从马云的回复中可以看出来,对这些问题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其实,这两年阿里内部也一直对自身存在问题进行检讨反思,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已经患上了“大公司病”。 大公司病也叫帕金森定律,这是一种富贵病,典型表现是公司机构臃肿、内部层级过多、职责不清晰、流程机制复杂、部门壁垒、信息沟通不畅、团队躺平安于现状,等等。 说到底,这种病像极了体制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家都能看到,都深受其害,却谁都没办法去改变。 以元安为例,他也就是离开阿里时才敢于做这种深刻的反思,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发布出来,如果还是在工作岗位上,他敢如此大胆放肆地讲问题吗? 体制内很多人也是这个样子,明明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了,可是只能讲违心的假话套话,谁都不敢讲真话实话,只有小范围发牢骚或者退下来的时候,才敢讲真话。 连真话都不敢讲,更不要奢求什么大的改变和革新。 阿里病了,马云老了,这病一时半会恐怕是没好了。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