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在新一期的财报里公布了合伙人的变动。几个信息非常关键。 1、阿里对提振业务的渴望已经溢于言表了。 阿里合伙人做了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大程度的清理,但蒋F和樊LY还依然在列。 这是什么意思——这已经是吴泳铭和整个阿里管理层对干将近乎无限的信任了。 按照过往阿里自己披露的合伙人入选资格,里面明确规定的一条是:品格优秀、诚信正直。 但如果你有了解蒋F之前的新闻,以及樊LY在灵犀发表的讲话,并且围观过这两个事件的发酵评论,可能对这个入选条款的规定,就会嗤之以鼻。毕竟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说闲话只能站在道德制高点。 那么,阿里能够不顾这么大的风险,还一而再的保留蒋樊两人的合伙人资格,其实是基本也就放弃了对坊间嚼舌头的反驳。 无它,这俩人一贯被内部评价为能打,甚至樊LY在灵犀的讲话,就是他能打仗爱阿里的映证。 不靠这些人,靠谁? 业绩能起来,嚼舌头算啥? 信任到这个地步,整个阿里管理层对人才和业绩的渴求,跟纹精忠报国没什么区别了。 2、合伙人人数大幅减少的背后,是以彭蕾为代表的老阿里一代,几乎都退出了舞台。 可以理解为这是真正的吴泳铭认可的班子,而非马云认可的班子了。 吴泳铭从这一刻开始,算是真正的进入掌握权柄的阶段。 无它,现在的阿里需要的并不是只有象征意义的阿里老人,而是能打仗的一线将领。 马云成就了第一代帝国,然后论功行赏,赏完了。但现在是第二代阿里领导班子需要重新成型的时刻。 当然这个阵容里面新老参差,不过好歹都是做业务,能打仗的人。至少在阿里看来是。 这也非常符合吴泳铭作为一个投资人类型的领导者的认知,有业务价值的在这里待着,干不了的或者只有功劳簿书写意义的都下去。毕竟你们老一辈股票也有了,名声也有了,没有必要非得占着这个坑。 人数是历届最少,意味着,业务在被不断的集权,回到重要的人手中。 从交接的角度看,是好事。 握紧拳头才能打出最猛的一击,口口声声提回到创业心态的阿里是在无极限的履行承诺。 3、但马云自己出不出来干活,这个其实很关键。 马云肯定是想全部交出去的,毕竟现在的环境和他自己,都没有必要再出来。 但不妨碍外界都认为,马云才是阿里唯一能干正事儿的人。 其实吴泳铭这两年的操作,应该也让大家看懂了。 跟马云的引领趋势相比,吴泳铭是没法也不可能超越的。 吴泳铭有他的长处,跟马云一样善于追风口,敢做决策。AI这件事映证了,学京东也映证了。 跟逍遥子比起来,吴泳铭的努力方向和姿势是阿里现在最需要的。 但马云的战略级套利,吴泳铭不会也不可能学会。 毕竟时移世易,吴泳铭也不是那个天才。 如同库克之于乔布斯,吴泳铭也只能扮演这个角色,当然,最后的评价可能是远远不如。 资本市场对马云的怀念,等价于果粉对乔布斯的怀念。 这次的合伙人团队减少,本质也是交代马云的下落。 无论外界怎么期待,但马云都放下了班子,也不可能再复出。即便作为阿里乃至中国商业史上最成功的那个符号,马云对羽毛和愿景都已经想得足够清楚。 吴泳铭能干到哪儿就是哪儿,但这些确实跟马云无关了。每个公司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命数。 不要指望马云了。 4、从另一个角度,马云也是在有意淡化他的精神价值。 阿里合伙人是马云提出的,在阿里上市后这个制度被进一步加强。马云设计了天才的股权制度保证他对阿里的绝对控制权,又设计了天才的阿里合伙人制度保证他的组织和精神传承。须要知道,阿里合伙人的加入和退出,都是阿里合伙人这个团伙来决策的,跟股权大小毫无任何关系。 能把机制完善到这个程度,马云在商业历史上再无人出其右。 但交班子,意味着,阿里对这套制度已经开始反思。 阿里股权稀释至此,外界仍然把阿里视作马云的阿里。这有好处,但现在又没有更多的好处。而阿里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就是因为马云设计的架构从个人到组织,都牢牢的打上马云的印记。甚而至于,纳入那些“传承阿里精神”的合伙人,都是这个印记的一部分。 在以前,这是跟随马云开疆拓土的象征。 而现在,这是“马云的阿里”的象征。 那么,现在确实已经是这个时候,拿下那些开疆拓土的旧臣,进一步把马云的印记从阿里抹掉。 做的好,是马云放手。 做的不好,也跟马云再无关系。 5、AI+电商,已然成为吴泳铭在2025年描述的阿里。 做出合伙人史上最大变化,则是吴泳铭在2025年描述的,他执掌下的阿里。 班子有变化,上代帮主淡出,阿里要改变自己的形象,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龙头棍的交替本来就有时间节点。 时间恰好到这儿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