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上线近数月后,京东外卖要“自立门户”了? 近日有消息源透露,京东方面或计划推出独立的京东外卖App。据称,这款App已由京东到家App的开发方上海京东到家友恒电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开发,或将择日上线。 但截至目前,京东方面尚未对此进行回应。 众所周知,自今年年初上线以来,京东外卖便一直“藏身”于京东App秒送频道内。甚至因为入口太深,京东方面一度不得不发文教大家怎么点外卖。然而京东外卖真的有底气,以及有必要“自立门户”吗? 事实上,京东一开始选择将外卖服务内置于主站、而非作为一款全新产品推出,并非没有缘由。而且纵览整个互联网行业就会发现,有意推出新业务的大厂,采取这般做法的其实不在少数。 根据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人均使用App的数量分别为27.8个、28.5个、28.7个。这一稳定的数据也就意味着,近年来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基本形成。想要让他们接受一款新产品显然并不容易。 抛开数据不谈,在当下这个流量红利不再的时代,一款新App的获客难度之大,从字节跳动已然失去App工厂这个名头就可以看出。君不见,即便背靠字节系海量流量供给的抖音电商,至今也没能将抖音商城App扶起来。 而且如今摆在京东外卖目前的问题,还在于虽然他们是当下这场外卖大战的发起者,但这一轮竞争的走向已经不受其控制,行业与用户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多的被美团、阿里抢走。 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美团单日即时订单量已超过1.5亿单,淘宝闪购、饿了么双平台单日订单量则已超过8000万单。相比之下,京东方面公布的数据还停留在截至6月1日的2500万单。不久前,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更是在采访中直言,已不关注京东外卖。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美团与淘宝闪购订单量的迅猛增长与大手笔补贴有关。甚至在京东方面看来,相关补贴是严重内卷的表现,属于恶性竞争,“好生意,不靠烧出来,更不靠刷出来。可持续,才是真增长”。但仅从市占率与用户关注度上来说,京东外卖如今的规模即使推出独立App,或许也很难成事。 更进一步来说,站在业务与流量协同的角度,京东外卖App存在的价值也值得商榷。毕竟当下美团、京东、阿里之所以围绕外卖打得火热,是希望借助其高频需求的特性来实现以高带低,进而争夺即时零售的话语权,以及更为广阔的大消费市场。 有数据显示,以外卖为代表的高频即时配送需求,已经促进了电商平台用户粘性的提升。在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中就显示,截止2025年5月,京东App“秒送”频道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1.65亿,占京东App整体流量的26.6%,京东App用户月人均使用次数则同比提升51.1%、达47.9次。 而且不久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曾透露,40%的京东外卖用户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外卖业务)亏的钱,相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的钱更划算”。 尽管打造独立App有望提升外卖用户的黏性,但也天然就会面临分流的困境。比如,过去饿了么才是阿里到家业务的主要载体,但如今其显然已有意将主战场放在淘宝闪购,以整合淘天、饿了么之力。 当然,万事无绝对。毕竟近年来堪称“异军突起”的互联网产品并非没有,红果短剧、DeepSeek之流便是如此。只是这些产品要么开创了新的赛道,要么就是颠覆了既有模式。以红果短剧为例,其之所以能在短短两年内实现近2亿月活,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便在于其在小程序付费短剧尚是行业主流的情况下,敢于率先押注免费短剧。 其实就在一个月前举行的一次沟通会上刘强东也曾透露,京东外卖将即将推出一个与美团外卖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并表示,“我们也期待这种商业模式能够真正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能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的又安全的食品、食物”。 由此看去,加入京东外卖真能推出一种惊艳行业、用户的全新模式,一举赶上美团、阿里,并顺势推出京东外卖App也未可知。 其实相比于推出独立App,京东外卖还有其他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公布最新一期战报,宣布单日即时订单于7月12日突破1.5亿的同时,美团方面曾透露,微信等社交平台小程序下单额屡创新高,好友之间互相优惠券分享和礼赠分享多次触及微信社交裂变阈值,同时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也成为重要的成交促销工具。美团方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7月12日当天该平台神抢手订单中礼赠订单占比达25%、突破千万单。 有了这一先例在前,京东方面或许也该好好想想怎么优化自家微信小程序的体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