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发布信息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软件资讯
软件教程
社区
BBS
本版
文章
帖子
优何软件
»
社区
›
大厂版区
›
小米
›
评测
›
小米法务部再行动,“对撞”测试有猫腻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小米法务部再行动,“对撞”测试有猫腻
[复制链接]
82
|
0
|
2025-1-30 23: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小米法务部于1月25日在某社交平台上发文,针对此前某平台博主发布的小米汽车与某品牌汽车对撞的所谓“测试视频”存在的误导公众的行为,已依法采取维权行动,目前涉事人员已被依法缉拿归案。从相关措辞可看出,小米法务部此次态度相当严厉。
事件发生在2024年8月13日,某平台博主发布了一则小米SU7(参数丨图片)与某款同级别轿车对向碰撞的测试,碰撞时速度为60km/h,重叠率为90%。经碰撞后,小米SU7疑似车门无法开启的情况。视频中博主声称检查后发现小米SU7小电瓶正极接线脱落,从而提出小电瓶疑似存在设计不合理的质疑。
不过后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视频中小米SU7的小电瓶在车上的时候和被拆卸下来后的状态有明显差异,在车上时是完好的,而被拆卸下来后的片段中,正极却已经断裂。此外更有网友发现,视频中双车碰撞后损坏的一个片段中,小米SU7的小电池疑似已被拆卸,从而引发更多的质疑。
针对相关质疑,该博主后来又发布一则视频出来澄清,并为测试中各种不严谨的操作道歉。关于小米SU7小电瓶碰撞后与拆卸后的差异,博主声称清理现场时叉车不小心撞了一下导致小电瓶损坏,并没有换第二块小电瓶。至于小电瓶为何“消失”的质疑,博主称怕小电池出问题,于是直接拆卸。此外,关于小电瓶的正极接线脱落是否完全因为碰撞导致的问题,该博主却表示证明不了。
而对于该事件,小米汽车官方此前就在网友问答中提出初步的分析,认为测试“碰撞后E-CALL(自动紧急呼叫系统)失效”的说法不实,根据国家监控平台数据显示:在碰撞前该车辆数据长时间掉线,存在小电瓶长时间断开的情况。这一关键的证据,对于相关的质疑显然有更强的澄清辟谣作用。
在2024年,小米SU7曾接受过中保研C-IASI的碰撞测试,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中获得G+的成绩。从第三方机构测试的结果来看,小米SU7的安全性方面确实得到权威认可。
近年来,一些媒体制作了一些关于碰撞安全的选题,从而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不过,即使部分媒体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碰撞测试,其测试的严谨性依旧备受质疑。尤其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事实上,目前像中保研C-IASI、C-NCAP等相对权威的专业第三方机构所做的碰撞测试,即使每项规则做得更细致严谨,并且定期对规则进行更新升级,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因此,媒体所做的碰撞测试受到质疑,几乎是不可避免,毕竟欠缺应有的权威性。
客观来说,第三方机构所做的安全碰撞测试,属于实验室的测试,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可以做到安全,确实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道路交通事故永远没有特定的公式,即使测试成绩最好的车,也未必能在一些严重的交通事故中全身而退。
车企在汽车安全方面确实应该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用户作为道路参与者,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安全驾驶责任,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所导致。
回到事件本身,涉事博主所做的碰撞确实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造成的影响也确实比较严重。不过,在测试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实也值得各大车企深入思考。
比如当今流行的电控式的开门方式,在碰撞后能否顺利开启,其实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车辆在研发过程中对供电的冗余备份有更高的要求。又比如机械式的备份开启方式虽然相对可靠,但结构更复杂、成本也更高,这种方案是否就是最佳方案,同样值得车企辩证地思考。
汽车网评:
小米汽车的维权,从法理上确实存在合理之处。但假如抛开各种负面的因素,以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小米汽车其实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产品细节上优化提升的想法,对于小米汽车日后推出的新产品或许也具备一些参考意义。
小米法务部再行动,“对撞”测试有猫腻
小米法务部于1月25日在某社交平台上发文,针对此前某平台博主发布的小米汽车与某品牌汽车对撞的所谓“测试视频”存在的误导公众的行为,已依法采取维权行动,目前涉事人员已被依法缉拿归案。从相关措辞可看出,小米法务部此次态度相当严厉。
事件发生在2024年8月13日,某平台博主发布了一则小米SU7与某款同级别轿车对向碰撞的测试,碰撞时速度为60km/h,重叠率为90%。经碰撞后,小米SU7疑似车门无法开启的情况。视频中博主声称检查后发现小米SU7小电瓶正极接线脱落,从而提出小电瓶疑似存在设计不合理的质疑。
不过后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视频中小米SU7的小电瓶在车上的时候和被拆卸下来后的状态有明显差异,在车上时是完好的,而被拆卸下来后的片段中,正极却已经断裂。此外更有网友发现,视频中双车碰撞后损坏的一个片段中,小米SU7的小电池疑似已被拆卸,从而引发更多的质疑。
针对相关质疑,该博主后来又发布一则视频出来澄清,并为测试中各种不严谨的操作道歉。关于小米SU7小电瓶碰撞后与拆卸后的差异,博主声称清理现场时叉车不小心撞了一下导致小电瓶损坏,并没有换第二块小电瓶。至于小电瓶为何“消失”的质疑,博主称怕小电池出问题,于是直接拆卸。此外,关于小电瓶的正极接线脱落是否完全因为碰撞导致的问题,该博主却表示证明不了。
而对于该事件,小米汽车官方此前就在网友问答中提出初步的分析,认为测试“碰撞后E-CALL(自动紧急呼叫系统)失效”的说法不实,根据国家监控平台数据显示:在碰撞前该车辆数据长时间掉线,存在小电瓶长时间断开的情况。这一关键的证据,对于相关的质疑显然有更强的澄清辟谣作用。
在2024年,小米SU7曾接受过中保研C-IASI的碰撞测试,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中获得G+的成绩。从第三方机构测试的结果来看,小米SU7的安全性方面确实得到权威认可。
近年来,一些媒体制作了一些关于碰撞安全的选题,从而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不过,即使部分媒体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碰撞测试,其测试的严谨性依旧备受质疑。尤其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事实上,目前像中保研C-IASI、C-NCAP等相对权威的专业第三方机构所做的碰撞测试,即使每项规则做得更细致严谨,并且定期对规则进行更新升级,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因此,媒体所做的碰撞测试受到质疑,几乎是不可避免,毕竟欠缺应有的权威性。
客观来说,第三方机构所做的安全碰撞测试,属于实验室的测试,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可以做到安全,确实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道路交通事故永远没有特定的公式,即使测试成绩最好的车,也未必能在一些严重的交通事故中全身而退。
车企在汽车安全方面确实应该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用户作为道路参与者,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安全驾驶责任,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所导致。
回到事件本身,涉事博主所做的碰撞确实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造成的影响也确实比较严重。不过,在测试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实也值得各大车企深入思考。
比如当今流行的电控式的开门方式,在碰撞后能否顺利开启,其实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车辆在研发过程中对供电的冗余备份有更高的要求。又比如机械式的备份开启方式虽然相对可靠,但结构更复杂、成本也更高,这种方案是否就是最佳方案,同样值得车企辩证地思考。
汽车网评:
小米汽车的维权,从法理上确实存在合理之处。但假如抛开各种负面的因素,以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小米汽车其实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产品细节上优化提升的想法,对于小米汽车日后推出的新产品或许也具备一些参考意义。
小米
,
评测
相关帖子
•
小米15更新澎湃OS2.0.200.14 Beta体验:真实感受,不吐不快!
•
小米大幅扩展Android 16测试计划 覆盖27款旗舰设备
•
支持小米澎湃智联,鸿雁鸿米系列全屋智能产品接入米家 App
•
游戏越测越烂?腾讯专家复盘300轮测试,发现大家都被「骗」了
•
小米15 Ultra影像体验 长焦、夜景拍摄一骑绝尘
•
易车AEB直播测试:小米AEB倒数第一,理想超预期
•
小米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评测上,仅用7B的参数规模超越了OpenAI和阿里 Qwen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经验
数码小编
5358
主题
0
回帖
3310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3310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讨论
产品
评测
经验
图文推荐
华为手机助手APP 安卓版V11.0.0.500[需通过电脑安装]
1 小时前
M3u8合并APP 安卓版V2.7.2
1 小时前
百姓关注APP 安卓版V10.0.33
1 小时前
西语助手APP 安卓已付费版V9.1.3
1 小时前
爱给网素材 官方版v1.1.1
1 小时前
热门排行
1
羽悦助手-快手API上货软件-支持多平台批量上传
2
Z动漫2023最新 v2.3.4
3
中国象棋人机博弈版单机版 v2.81绿色免费版
4
小浣熊百将传手游 安卓光环版V1.05.15
5
Pexels手机官方版 v5.9.1正版
6
反恐精英CS安卓版 安卓单机版V1.7
7
刀锋战士2(flash小游戏) 绿色免费版
8
香水时代(香水百科软件) v1.8.8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