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是真的不懂做产品

[复制链接]
查看20 | 回复0 | 2025-2-25 10: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把国内主流的,支持满血版DeepSeek的平台试用了一遍。大多数平台各有特色,有的支持多模态输入,有的速度很快,有的完全免费。
看了一圈,唯独百度,由于其产品设计的问题,依然是「起个大早,赶了晚集」的感觉。
01大多数平台的情况
目前,支持满血版DeepSeek的平台其服务形式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做了一个AI对话的工具App或网站,例如腾讯元宝;另一种是把DeepSeek作为云平台里面的一个小模块,供用户选用,例如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


上图:腾讯元宝,注册即可使用
前者对于C端用户来说,基本上没什么门槛,无疑就是下载,登录,直接用。而后者一般是面向专业的互联网技术和运维人员的,需要注册并登录云平台,进去以后往往各类能力、功能眼花缭乱,并且更多是技术表达,普通用户可能会有点儿懵逼。


上图:字节跳动的火山方舟,提供面向技术人员的丰富能力
做得相对平衡的,是硅基流动。整体上它是一个类似云平台的形式,但是提供的服务相对较少,所以即便是普通用户,自行注册进去找一找,也可以很快用起来。
但是,或许是因为一般的拉新策略,也可能是因为DeepSeek本身是开源的,虽然提供服务需要算力成本,但是直接拿人家开源的东西过来收费——特别是在技术圈里面,总是显得不太厚道,总之,绝大多数提供满血版DeepSeek的平台,要么是服务完全免费,要么会提供可观的免费额度赠送。
例如:腾讯元宝目前是完全免费的,这也很符合腾讯的套路。而硅基流动是完全收费的,但是注册就会提供价值14元的免费额度,据说可用大约百万token的量级,用户什么都不用做,注册进去,直接就能使用,自动从免费额度扣除。用完了,则需要充值。
从用户角度来看,虽然大家都声称自己是满血DeepSeek,但是究竟效果怎样,会不会跟官网一样卡顿,还是得试用一下才知道。所以提供免费试用额度是这类产品的基本设置。
02 百度的情况
百度在自己的大模型平台百度千帆中,提供了满血版DeepSeek的服务。百度千帆是百度云计算平台的一部分。
首先,百度自己的文心一言表现实在拉胯。前段时间据说它有可能会成为Apple在中国区iPhone中内嵌的AI服务提供商,还受到了不少网友的抵制。
其次,作为动不动就All in AI的一家公司,接入别人开发的AI能力大肆宣传,这怎么看都觉得跟人设不太一致。
但是,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于当下DeepSeek的大流行趋势下,接入DeepSeek模型提供服务,肯定是云计算平台的必选项了。
这些都没问题。
然而,百度是真的不会做产品!
百度千帆上的DeepSeek大模型,最初上线的时候提供了一段时间的免费试用期,好像2周左右。但是从之前的某一天开始,这个试用期已经结束。我前几天注册的时候,发现好不容易找到了DeepSeek模型,却提示无法使用。


提示语很简单粗暴:「您还未开通服务付费,开通后点击 刷新 使用」。同时,从这个UI上来看,百度的服务貌似并不支持多模态输入——也即上传图片和文件功能。因为UI上面没看到明显的入口。
以至于我以为,百度提供的DeepSeek模型,现在可能是全面收费了。在其他平台要么免费,要么有高额免费额度的前提下,百度居然全面收费,并且还有能力缺失,我当然就会很自然的放弃这个平台——估计你也是。
然而今天我查收邮件的时候,在垃圾邮件中发现了这样一封邮件。


这封邮件提到,赠送了我一张「百度智能云」金额为20元的代金券,并且注明适用产品是「千帆大模型平台」公有云,估计是包括DeepSeek模型的。也即,百度其实是提供了免费试用额度的,但是,流程有大问题——我并不打算尝试,也懒得尝试了。
03 问题在哪里
百度当然并不缺我一个用户。它的做法,从商业逻辑上也没什么问题,但是从产品策划的角度来看,它犯了一个极其低端的错误。
大多数互联网产品基础功能部分都是免费的,包括很多2B的产品,只要是所谓SaaS,一般也都会提供免费使用的时长或额度。原因很简单,这是通用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产品一般不需要销售,又或者,只有KA客户才有销售对接,所以你需要让用户自己能够把基础流程走通,如果他觉得用得好,才会充值——这在2C的产品中叫做「增值服务」;2B的话,也是SaaS这种产品形态的一般逻辑。
但是,百度虽然赠送了额度,却设计了一个不合适的流程,以至于让用户根本不知道有免费试用存在,也即,从用户场景来看,这样的设计让用户根本走不通流程。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要么直接让这张券生效,要么,哪怕是你在UI上面提示一下,类似:您获得了一张20元代金券,请前往xxx查看并使用,然后才能顺利使用大模型。
作为产品经理,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逻辑和流程设计了。
而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百度的路径依赖。
众所周知,百度最核心的赚钱业务是它的搜索广告业务。对于搜索广告来说,在平台和广告主之间,往往平台是更强势的。也即,更多情况下是广告主想要推广,没有更好的渠道,来求平台;而非平台在试图把流量卖给广告主。
基于这样的协作关系,百度的产品策划决策过程中,用户的份量往往并不那么重。他或许不会像腾讯和字节跳动一样,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把用户服务好,然后把流量卖给商家。他甚至可能不会像阿里、滴滴这类双边平台一样,试图平衡好C端和b端。
也即,百度的基因决定了,它是缺乏服务用户的意识的。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百度的产品很多都是各种各样的难用。比如说,我下面贴一张之前用过的小度智能屏的UI,稍微懂点儿互联网产品和设计的同学,你们感受一下:


天啊!信息架构之混乱、视觉重量之繁杂、各类入口和功能布局之莫名其妙,简直令人发指。
作为一个前百度员工,我在百度工作的那个时期,是百度蒸蒸日上的年代,团队氛围也算和谐。但如今,真的不知道这家公司这辈子还能不能翻身,重回BAT之序列了。
不论如何,希望百度能越来越好吧。毕竟,我们也都是当年在会场,看过《盒子里的梦想》的人。‍
来源 |  Harry的视界(ID:uxcafe)
作者 |  刘涵宇 harry  ;  编辑 | 虾饺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